“想交偶然所得税”“想和财神爷谈谈感情”!今天,大家的愿望很统一

南方+

今天是农历正月初五

在传统年俗中

迎财神的日子

人们在这天

期望在新的一年里财源广进

大家想发财的心愿已经藏不住了

相关话题纷纷登上热搜

适逢2月14日情人节

有网友说“想和财神爷谈谈感情”

其中

#财政部评论区成许愿池#

这一话题的热度居高不下

2月13日晚

财政部在社交媒体

发布一则打卡财政部的动画短视频

引来网友互动

↓↓

00:08

迎财神!财政部评论区成许愿池

大家纷纷在评论区打卡留言:

新的一年想缴纳20%的偶然所得税

据了解,偶然所得税

是对个人得奖、中奖、中彩

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而征收的一种税

适用20%税率


不少年轻人更是

在朋友圈“云”迎财神

接各路好运祝福

盼望收东南西北中五方之财

今天

大家通过各种祈福许愿的方式

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

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打气”

在各路神仙里

财神的人气之旺肯定没得说


那么,你知道

“迎财神”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吗?

财神有几个?

日前,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黄景春

和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勃

接受专访时对此进行解读

1.“迎财神”的习俗是怎样来的?

中国民间财神信仰可追溯至宋朝。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孟元老离开东京寄居临安(杭州),晚年撰写《东京梦华录》一书,追忆东京的繁盛。在此书中,孟元老描述了过年前家家户户上街购买“财马”(即财神像)的情景。此时的财神没有明确的姓名,只是人们祈求财富的神。

正月初五“迎财神”的记载则见于明朝冯梦龙的小说集《警世通言》:“正月初五,苏州风俗,是日家家户户,祭献五路大神,谓之烧利市。”明朝后期的地方志也有对正月初五接财神的记载。

2.中国北方为何称其为“破五”?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仲宇曾在书中对比北方的“破五”与南方的“迎财神”,他认为,北方是把“穷”送走,南方则是把“财”迎进来。南北方的民众都对生活变富裕抱有美好希望,只是态度和做法各不相同。

古人认为新年期间有诸多忌讳,到了正月初五,人们认为新年过完了,就要开始下地干活了。因此正月初五也意味着将禁忌“送走”了。送走各种禁忌,也送“穷”出门,这是“破五”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旧时北方很多地区延续农耕社会的传统,因而“送穷”是正月初五的主基调。

3.财神形象是如何确立的?

两宋时期,百姓会购买“财马”张贴于家中。“财马”即财神画像。这一时期没有留下对财神形象的具体描述。

元朝开始出现增福神,也称财帛星君。有四部元杂剧写到增福神,有的直接称其为“财神”,但每位的姓名和来历都不一样。明清时期增福财神信仰已流传到华北,一些地方志还记载了增福财神的庙会。

除增福财神外,赵公明、五通神都具有财神职能。从元朝到明朝,祭拜“五通神”逐渐流行。五通神的源头在印度,后传入中国。唐朝起便开始出现五通神的传说和信仰。

五通神有很多不同的名字,比如五显神、五圣神、五猖神、五路神、华光、马灵官等。五通神在传说中能带来钱财,但这些钱财经常是从别处偷盗来的。在儒士看来,这违背了儒家的伦理观,败坏社会风气。

儒士推动官方多次发起禁毁五通运动。在这种社会压力下,五通神改换名目,也做“神格”蜕变。于是,五路财神出现了。在五路财神的传播中,对“五路”的释义还演化出“五行正气”的内涵以及“东、西、南、北、中都得财”的美好愿景。五路财神保留了五通神的赐财职能,增加了忠孝、公平、正义的伦理内涵。对五通神的改造历经数百年,他的形象从反伦理、反社会的窘境中突围出来,以五路财神的形象完成了名号更改和神格完善,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接受。

我们常见的财神形象之一

还有关羽

他作为一个武将

怎么也成了财神?

而且还会受到各行业的追捧?

立刻了解↓

04:46

关羽,一个武将怎么就成了财神爷?

作为财富的赐福者与保护者

财神,既是财运的象征

也是智慧、机遇和成功的代表

它寄托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的一年

祝大家财源滚滚、生活幸福!

【来源】新华社、微博评论、中新社国是直通车、央视网快看

编辑 卓佩仪
校对 牟元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