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粤过年,感受旅居养老的“旷野”之风

广东健康头条
+订阅

农历新年,北方还在大雪纷飞时,南方城市已林木葱茏。广州市粤园养老社区的绿草坪上,89岁老人周海云跳起一支舞。

周海云在广州“泰康之家·粤园”养老社区里跳舞

周海云在广州“泰康之家·粤园”养老社区里跳舞

两个半月前,天气转寒,周海云与90岁的妻子从上海前往广州旅居。粤园里有100多位这样的旅居老人,平均年龄80岁,纷纷逃离北方城市的严寒,来广州过个暖年。

在气候温润的岭南冬日,老人们跳舞、弹琴、打球、健身、交友,重新遇见充满活力的自己,衰老仿佛在被延缓。

当“人生是旷野”的理念在年轻人群中掀起热潮时,老年人也开始寻找起他们的“旷野”。他们旅居享老,在陌生的城市迎来新年,也解锁着变老之后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去一个温暖的地方

大年初二,珠海天气晴朗,伶仃洋上暖风徐徐。来广东旅居的苏玉华夫妇早早登上港珠澳大桥游览,这是他们春节“心愿单”上的第三站。

1月26日,苏玉华与丈夫李延风先抵达了广州。她今年74岁,喜欢在冬天还能看见绿意的城市,“我们本来都有鼻炎,到广州后,鼻炎再也没发作过。”

苏玉华(左)跟丈夫李延风

苏玉华(左)跟丈夫李延风

这次旅居,夫妻俩还有一个目的——与周海云夫妇一起吃年夜饭。春节相聚广州,是四位老人之间的特别约定。

平时,周海云夫妇长住上海,苏玉华夫妇定居北京。2019年,他们从各自所在城市来到广州粤园养老社区旅居过年,就此相识。

从那之后,苏玉华就一直心心念念广州的“热闹年”,想看花市,饮早茶,却因新冠疫情没能成行。2024年春节,两家人终于在粤园“团圆”。

除夕当晚,四位老人——苏玉华夫妇年过古稀,周海云夫妇已至耄耋,但都没忘记浪漫。他们在餐桌上摆好四喜丸子、湛江大虾、年糕鱼等菜品,倒上红酒,细细小酌,畅聊接下来的春节安排。

周海云夫妇与苏玉华一家一起吃年夜饭。受访者供图

周海云夫妇与苏玉华一家一起吃年夜饭。受访者供图

粤园里,这样的旅居老人逐年增多,有的人会有子女家人陪同,但更多的是只有自己或夫妇俩。

粤园社区助理总经理王思明介绍,来旅居的长者年龄层也在不断扩大,既有刚过60岁的“活力老人”,也有90岁左右的长者。入冬以后乃至春节前夕,是他们前往广州的热门时间段,既来过个暖冬,也来感受“年味”,为老年生活增加乐趣。

“年轻人觉得要更早享受世界,长辈觉得现在不享受就晚了。”王思明笑着说。

粤园老人活动室里的“挥春”作品

在长期研究养老领域的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罗守贵看来,旅居养老正在成为一种潮流。

罗守贵曾多次到广东、海南、福建等地调研候鸟式旅居养老。调研过程中,他发现,有人选择从东北乘坐绿皮火车到广西旅居,在当地租住800元一月的普通民房;有人选择住在民宿或酒店,休闲度假和感受风土人情;也有些经济状况好的长者,直接入住养老社区,享受全方位的旅居养老服务,“老人们条件不一,但各有‘玩法’,是一种养老观念的更新。

遇见新的自己

旅居养老现象的火爆,有迹可循。

自2022年起,我国上世纪60年代的“婴儿潮”人口陆续迎来退休高峰。

“老年人口基数大了,旅居养老人群也将愈发庞大。”罗守贵分析,新一代老年人大多受过教育,退休后对生活品质仍有追求,会更想去“看看世界”。

苏玉华就是这一人群的典型代表。

退休前,她在一家央企的北京总部工作,常到全国各地出差探访,但都是走马观花。如今,她终于有时间去深度体验。

近五年,苏玉华陆续去了广州、杭州、苏州、成都等多地旅居,一般都选择入住当地的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在她眼中,这里就像一所老年大学,有丰富的文化和体育课程。她会跟社区里的老人们一起做口红,跟90岁的芭蕾舞老师学习优雅的姿态,或是跟丈夫一起打台球。尽管已经74岁,但她依然在感受美、欣赏美,想要自我提升,对生活充满期待。

苏玉华跟丈夫李延风在粤园里打台球。

苏玉华跟丈夫李延风在粤园里打台球。

未来,苏玉华还想学钢琴,“在老得走不动路的时候,还能坐着弹弹琴,挺美的。”

在广州,周海云也将自己的旅居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

上世纪60年代初,他与妻子从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毕业,而后从事了一辈子的进出口贸易工作,在香港退休。因子女长居国外,他们回到有亲戚在的上海养老,根据季节变化选择旅居,对老年生活的品质有高追求。

89岁的周海云(右)与90岁的妻子冯瑞芳

89岁的周海云(右)与90岁的妻子冯瑞芳

广州冬日,常有暖阳。只要不下雨,周海云就会去户外打门球,这是他在粤园里学到的新技能。有时,他会搀着老伴冯瑞芳去草坪上晒太阳,老伴坐着看风景,他放音乐跳舞,感受着随心所欲的快乐和自由。

周海云从未想过,在年近90岁的时候,还可以遇见一个如此有活力的自己,“我不是在养老,而是在享受人生!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表示,旅居养老是我国老年产业发展的一种形式,也是一些相对健康、收入程度较高、对生活质量有追求的老年群体所选择的生活方式。老人们在旅居生活中,能够更多地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有助于提高老年生活的幸福感。

更安心地旅居

我国老年人的旅居足迹正在向更多更远的地方延伸。

2018年冬天,罗守贵初次开始进行候鸟式养老调研,沿着福建南部到广东珠三角地区,再到广西北海、防城港等地走访,发现不少旅居老人。

“你们不是都到三亚去过冬吗,怎么跑这里来了?”几乎每遇到一位,他都会问起他们选择旅居地的缘由。

而老人们给他的答复基本一致:每年跑同一个地方会腻;只要是比较温暖的地方,其实都能待。

“这个现象很有意思。”罗守贵说,老人们的冬季旅居地不再局限在海南,而是扩散到华南、东南、西南一带;考虑的因素也不只是气候,更讲究综合的生活体验感。

周海云夫妇在粤园里健身

周海云夫妇在粤园里健身

为了给老人们旅居提供指引,自2019年起,罗守贵带领团队连续发布“中国候鸟式养老冬季/夏季栖息地适宜度指数”报告。

最新的2023年冬季报告显示,经评估温度、空气质量、三甲医院数量、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通便捷度、养老社会环境等17个指标,我国海南、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六省区55个城市被列为旅居养老推荐城市,其中广东有15座城市上榜,广州排名最高,位列第四。

交通和医疗是广州名列前茅的最大优势。”罗守贵表示,旅居养老和单纯旅居概念不一样,对于养老的老年人来说,居住地的医疗保障尤为重要,“这个市场越来越大,相关的规范和保障就需要建立起来。”

养老社区里的居室

养老社区里的居室

周海云夫妇选择旅居地时,正是将“医养结合”放在了需求的首位,因此直接选择入住了有医疗配套的养老社区。

他们在粤园的居室里,沙发、床头、卫生间等多处地方都配有拉铃报警器,遇到突发健康状况,一拉铃,管家和社区医院的医生会在3-5分钟内抵达现场。房屋里的所有家具都进行了适老化改造,使用圆角设计,避免老人磕伤。社区还和广州多家三甲医院建立了转诊制度。

粤园卫生间里的拉铃报警器

粤园卫生间里的拉铃报警器

不久前,冯瑞芳在健身房运动时突然心动过速。社区里的医生立马过来看诊,为她进行康复治疗。

在任远看来,养老功能建设是旅居养老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在给旅居老人提供服务时,需要有专业性的养老服务和医养服务支持,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护理。

“一些康养社区设立在比较偏远的地方,如果只是环境优美,但老年生活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建设,就很难承担养老的功能。比如老年人旅居时生病了,是否能得到专业照护?这些是旅居养老市场发展需要重视的方面。”任远说。

罗守贵认为,未来应探索设立候鸟式养老综合服务商,由政府部门进行监管,为旅居老年人提供一站式的住宿选择和就医服务等,让老年人在异地生活时更加安心。针对此,他已有所准备,计划跟部分地方政府进行沟通,先选择一两个城市开展试点工作。

【采写】南方+记者 陈伊纯 实习生 廖璜

【拍摄】南方+记者 张梓望

【海报】潘洁

编辑 钟烜新 彭奕菲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