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迪斌:南方谈话后,广东以全新眼光规划和推进农村工业化 | 红色大讲堂

党史精读
+订阅

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形势十分复杂,国内改革发展任务非常繁重,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如何从实践上规划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回答的重大战略问题。在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88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他一路走,一路看,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历史上称之为南方谈话。近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谢迪斌做客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与南方日报、南方+合办的“党史精读”,解读南方谈话对广东改革开放特别是对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方面的重大意义。

南方+:南方谈话有哪些要点内容?

谢迪斌:南方谈话深刻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联系广东特别是深圳、珠海经济特区的实际情况,对社会主义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思想理论与实践政策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与系统阐释。

一是指出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建设经济特区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生产力,所以,经济特区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 ,姓“社”不姓“资”。

二是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革命,要以革命的勇气矢志改革,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三是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道路必然要通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走社会主义道路既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也要消除两极分化,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南方+南方谈话对广东改革开放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谢迪斌南方谈话厘清了社会主义本质、改革开放方向、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三个有利于”等重要论断,肯定了广东改革开放的经验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南方谈话发表后,广东进一步摆脱了旧的思想理念束缚和传统体制机制障碍,再一次在南粤大地掀起改革开放的大潮。

在这里,我想重点谈谈南方谈话对广东农村工业化的深远影响。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之所以取得今天这样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成就,关键就在于广东的干部群众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并在改革开放中抓住了农村工业化这一经济建设的核心,将发展乡镇企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

南方谈话之后,广东以全新眼光来审视农村企业的发展、规划农村工业化的推进,以发展乡镇企业为龙头,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度变革,制定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政策,为农村工业化的加快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支撑。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中国传统的农村土地制度是在小农自然经济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随着农村工业化的不断加快推进,这种土地制度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显现出来。这就要求农村工业化进入一定的阶段之后必须要面对和解决土地制度的约束问题。广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和措施,如《广东省征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各项补偿费管理办法》《广东省征地管理规定》《广东省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实施办法》等。土地制度与政策的改革,为农村工业化提供了基本资源支持,推动了农村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其次是对乡镇企业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向的引转制改革。当农村工业化进程推进到一定阶段之后,必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念和机制,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为路径,解决农村工业化所面临的瓶颈问题。解放思想的理念为广东农村工业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正因为有了思想基础和制度支撑,南方谈话之后,广东农村工业化由开局起步阶段转入了高速推进阶段。

再次是统筹推进农村工业化与农村城镇化。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推动了思想解放,广东工业快速发展,以“产城结合”的理念加强产业布局与城镇化的一体推进,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有意识地引导以产业为基础的专业镇建设。大中城市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的调整及海外产业转移填补了镇域经济的空白,镇域经济已从农村工业跃上了城市现代工业发展阶段,东莞、佛山、中山形成电子信息、服装、毛织和家具制造等产业集群,大量工业城镇加速崛起在产业布局上,有意识地引导以产业制造为依托的城镇建设。在前一个阶段的乡镇企业发展中,广东农村的乡镇企业自然地形成了一些同一行业集中经营的态势。这种同一产业的聚集大多是以一个乡镇为基础。在同一个镇形成了行业相对集中的局面,这是一个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和自发状态。广东省委省政府看到其中的规律,顺应这一规律,改变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企业分散、规模小、效益低、竞争力弱的局面,引导产业同地域聚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1995 年,广东省建设委员会、珠三角经济区城市群规划组共同编制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协调与持续发展》,这是20世纪90年代指导珠三角城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广东提出了加强专业镇建设,以此推动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如顺德乐从镇过去以农业为主,桑基鱼塘曾是其产业的主要特征。南方谈话之后,乐从镇从没有森林到形成全国最大的家具产业和家具专业市场;从没有钢铁厂和煤炭企业,到形成全国最大的钢铁专业市场;从没有石油化工企业,到形成全国数一数二的塑料专业市场。乐从镇政府采取了几个关键措施:支持和引导创办专业市场,推动主导产业发展,并把专业市场和会展业、品牌战略结合起来,确立和巩固了产业和专业市场在国内外的龙头地位。

在南方谈话的指引下,广东冲破了思想观念的束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胆推进改革开放成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共识,推动农村工业化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阶段,以乡镇企业为基础的农村工业逐步成长为以市场为导向的各类现代企业,为广东成为制造业大省、外贸大省和经济大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篇章作出了重要贡献。

【采写】南方+记者 尚黎阳

【通联】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联合出品】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南方日报

编辑 唐嘉欣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