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Loong”通中外 | 春节观察③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刘艳辉

“龙的英文翻译究竟是Loong还是Dragon?”龙年春节,这一话题持续引发热议。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从8000年前查海遗址的“石堆龙”,到6000年前西水坡遗址的“蚌壳龙”、5000年前红山文化的玉龙、3600年前二里头遗址的“绿松石龙”……自古以来,中华大地上无处不“龙”,远古以至秦汉,“中华龙”的形象逐渐定型,融入文化血脉、深入世道人心,象征着吉祥、兴旺、正义和力量,有着朝气蓬勃、活力无穷、刚健有为的美好寓意。而西方历史传说中的“Dragon”则口吐烈焰、巨翅长鳞、烈性如火,与人类为敌,是邪恶势力的代表。一正一邪,此“龙”非彼“龙”。以龙年为契机,正本清源非常必要。

从深层次看,“Loong”的译法日益深入人心的过程,正是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今天,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之多、交流之广、交融之深前所未有,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迎来新的机遇。近年来,“add oil(加油)”“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Taikonaut(宇航员)”“Bing Dwen Dwen(冰墩墩)”等一大批融通中英文的新概念、新表述,正在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精神力量,让各国人民更好了解中国,增进对中华文明的理解和欣赏。数据显示,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5%至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地处开放前沿的广东,在文明交流互鉴中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十八、十九世纪将带有龙纹、龙饰的工艺品远销欧美,到如今积极传承发扬赛龙舟、舞龙等与龙有关的民俗,广东持续展示着中华文明之美,让各国人民更好地读懂中国。这个春节,造型独特、精彩纷呈的广州广府龙舞、湛江人龙舞、梅州埔寨火龙、韶关香火龙、河源“追龙”仪式等表演就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使得中华龙文化更加为世人所了解。

新时代,我们肩负着新的文化使命,需要匹配更强大的国际传播能力、更有标识的国际传播表达。广东正以更自信的心态、更务实的行动,深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传播工程,积极构建国际传播能力体系,以文化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相融,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相信会有更多既反映中华文化、又贴合国际表达的话语不断涌现,让全世界更加清晰地感知可信、可爱、可亲、可敬的中国形象。

编辑 辜继漫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