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藏越秀丨竹器街回龙路,还有这么一段古

广州越秀发布
+订阅

栏目语

2024,是甲辰龙年。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权威、尊贵、祥瑞、繁荣等美好寓意,所以龙自古深受人们的尊崇和喜爱。在有着千年历史的越秀区中,更是散落着不少带“龙”的路名,在农历新年准备到来之际,越秀将为大家细细寻访那些“藏身”越秀的龙街、龙路,听听它们得名由来的有趣故事。

从海珠广场地铁站F口出来

沿着道路直走

就能看到一条100多米长的

回龙路

你可知这条回龙路背后

有什么故事吗?

据《广州市地名志》记录,回龙路在市政府南偏东,北起泰康路,1932年建成,因附近有回龙桥而得名。长127米,宽12米,沥青路面。有谁能想到,新文化运动先驱陈独秀曾在这条安静的道路上居住过。

据《广州越秀古街巷》(第四集)记录,1920年底,陈独秀来粤任广东省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长。他来到广州后,先居于大东酒店,不久后便搬到回龙里九曲巷11号二楼,并为寓所取名“看云楼”。九曲巷如今已难寻旧迹,因为回龙里在1932年已开成马路,改名回龙路。如今在解放中路西侧还有一条回龙里,清代已定名。

虽然回龙里九曲巷今已不存,但陈独秀住过的地方也并非无迹可寻,今太平沙西面、泰康路西段南侧尚有回龙直街、回龙上街、回龙下街,正是陈独秀当年所居回龙里的附近。清代时,这里一带是沙洲,还有一座回龙桥,这里的“回龙”街名皆因此桥而来。

在广州期间,陈独秀在小红楼(今越秀区起义路素波巷的广州市第十中学校园内)里开办了以“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造就将来开展群众工作的干部”为宗旨的“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

他还在看云楼中多次约见他在北京大学时的学生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等人,商谈开展工人运动等问题。1921年3月,在陈独秀的主持下,广州成立了华南地区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革命组织——广州共产党小组。

说起回龙路的这段历史

不少街坊已经不太清楚

今天的回龙路

已然成为一条竹藤棕草制品的专业街

《商海千年说越秀——越秀商业街巷》一书中提及,以前广州有不少竹市,大沙头、天成路南端、南关海傍街、南堤二马路都设有竹栏,四乡用船运来省城的竹子,大都在这些地方上岸;惠福西路的竹篙巷,也曾经是竹篙集市。泰康路侧水母湾,是广宁、怀集的竹子、篾青、葵片、竹笪放排之地。

回龙路因靠近水母湾,从清末民初开始,就是一条竹藤棕草制品的专业街,这里制作的草帽、扫把、蒸笼、竹箩等,坚实耐用,销路畅旺。而泰康路因与回龙路靠近,也形成一个以销售山货、竹木、藤器、草席为主的专业市场。

闲暇时分,走进回龙路,可以看到路边有不少专营竹编藤编制品的店铺,古朴的装潢、浓浓的艺术气息,让这里成为不少年轻人青睐的打卡地。

位于回龙路34号的竹林居是四代传承的手工艺店,专营各类的竹藤制品,这里既有可以当野餐篮的竹篮,还有款式新颖的竹制包包,令人大开眼界。

信息时报资料图片。胡瀛斌摄

【类别 原创】

来源:微社区e家通幸福人民

视频:越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越秀融媒视觉工作室

记者:黄丽霞

编辑:董俊毅

校对:蒋锦彤

责编:刘思铭

编审:詹苹苹

签发:刘荣武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