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2月12日,龙年初三)
英德将在市区举行
“非遗传承·走进英德”巡游活动
(点击查看大图)
此次活动主要内容为
国家级非遗项目“英歌舞”展演巡游
“英歌舞”是什么?
英歌舞,广东省潮汕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样式,它被认为是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有着“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宁英歌”的美誉。主要表现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的豪情斗志和英雄气概。
表演者勾画风格独特的脸谱,按梁山泊英雄形象造型,着武士服,紧身短打,手执特制双短棒叩击起舞,并配以锣鼓、螺号节奏。2006年5月20日,英歌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英歌舞的传承价值在于通过英歌祈求平安吉祥,表达爱憎,抒发斗志。英歌又是增进乡谊、邻谊、侨胞和睦团结的重要纽带,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英歌舞”有什么
值得了解的表演特点?
英歌舞的舞蹈内容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梁山好汉化妆卖艺攻打大名府,营救卢俊义,还有一个是梁山英雄化妆劫法场救宋江。英歌舞的动作,包括阵法、步法、身法、手法、指法、眼法,而最重要的是步法,以此来带动其他法。
英歌队一般设有两领舞者,分别为红面红须的“头槌”,多装扮为秦明或关胜;黑面黑须的“二槌”,装扮成李逵。另外“舞蛇者”为时迁,主要是协助指挥引舞。有些可能还有“三槌”鲁智深,“四槌”武松。司鼓的扮演者一般为宋江或林冲,这是脸谱最常见的。此外有些英歌队还有举号令旗的公孙胜,这些角色比较固定,也为观众熟悉。
因英歌演员是扮演梁山好汉,为表现草莽英雄的形象,有胡须的多用满髯,而特定人物又有特定胡须,如鲁智深用“虬髯”。有的演员有时还会袒露上身,直接画花纹在身上。至于里面的女性角色,都是由男子扮演的。
由于英歌历史久远、流传广泛,各地民间艺人不同的创造,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按节奏板式划分,英歌舞可分为慢板英歌、中板英歌和快板英歌。慢板英歌,又分对打套式、文派和武派,主要特点是动作刚劲雄浑,粗犷奔放,威武豪迈,场面恢宏壮观。中板英歌的锣鼓敲击比较简单,节奏变化不多。快板英歌相对前两种,节奏更加快,鼓点更紧密,队形变化丰富,动作的幅度增大增强。
明天
英德市区将为大家献上一场
“龙味”十足的文化盛宴
约定你!
英德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英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英德市总商会
编辑:吴基劲
编审:侯灵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