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新春,来聊聊过年里和中医有关的民俗

广东中医药
+订阅

中医学植根于传统文化土壤上,与衣、食、住、行,以及岁时节令等各类民俗经常相关。

过年啦,这里就聊聊过年与中医相关的一些习俗。

每年从祭灶(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为止,这段时间都叫做「扫尘日」,也叫「迎春日」。

「扫尘日」既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又因「尘」与陈旧的「陈」谐音,新春扫尘,就有了「除陈布新」的涵义,就是说除掉旧年灾祸邪气,期盼新的一年平安健康。

到过年时又有些什么民俗呢?

01

燃爆竹

这个风俗从哪里来?

大年初一,旧称元旦,因为辛亥革命后推行西历,才正式定名为春节。

在古老传说中,有一种叫「年」的怪兽,特别能睡,一年睡足364天,到了除夕夜,就出来找东西吃,人与畜都不放过。

为了吓跑「年」这种怪兽,人们就把竹子烧的噼里啪啦响。「爆竹」的名号,就是这么来的。放爆竹,立意就是驱邪逐妖,祈求人畜平安,一年顺利。

王安石有首诗《元日》,有这么两句话,「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就引出了过年的下一个项目。

02

喝屠苏酒

屠苏酒,又名岁酒,一般是除夕的时候喝,也可以外延为过年时节喝的酒。

为什么叫屠苏酒?

屠,就是割。苏,就是药草。屠苏,就是采了药草来泡酒,泡成的酒就是「屠苏酒」。

用白术、桂枝、防风、花椒、附子、大黄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作用是益气散寒、活血行气,避除疫疠之邪。

由于屠苏酒性温热,喝完可以感到新春的温暖和愉悦,近似于春风送暖了。

但喝屠苏酒有个特殊的规矩: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饮屠苏酒正好相反,从最年少的饮起,年龄较长的在后,逐个人饮少许。

这种饮酒次序,为什么那么别开生面?有解释说:「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

03

走百病

走百病,又称「游百病」、「散百病」,或者说度厄,是北方的传统民俗。

据《帝京岁时纪胜》记述:「元夕妇女群游,祈免灾咎。前一人持香辟人,曰走百病。」

一般在正月十五,或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着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午夜才归。

以前女性长年被困绕在家务中,难得有个机会出游,借此风俗游乐,也是促进身心放松。

04

新春吃春盘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所以立春很为老百姓重视。立春之日有食春饼与生菜的风俗。饼与生菜以盘装上,就称为春盘。

杜甫的《立春》诗里说:「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还有吃水红萝卜,说能去春困,整个尝新活动称为「咬春」,就是迎接春天的意思。

另外,多色多样的春卷就是由食用春盘的习俗演变而来。

春盘有时也叫五辛盘。为什么叫五辛盘?

因为新年的新,与辛辣的辛,同音,取谐音,有迎新(辛)之意。五辛盘中盛有五种辛荤的蔬菜,如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等,是供人们春日食用,驱除旧年陈气,发五脏之生气用的。

岁时风俗,多半是人们顺应自然规律、休养生息的行为。是在争取生存、希望吉利平安,兴旺发达的前提下进行的。

其中蕴含的保障人身健康、消灾免病的意识及行为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不少是与中医药文化齐头并进的。

龙年到了,在这里恭祝大家,新年快乐,龙年大吉,万事如意!

【来源:本文综合自潘毅讲堂,医学指导:潘毅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