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99后”城际客运员,已第四年留守过年

南方+ 记者

除夕之夜,是阖家团圆之夜。不过,也有很多人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也有人奔波在旅途中。在广清城际清城站站厅里,今年24岁的陈紫琼笑起来脸上还透着几分稚气,但认真服务着旅客的她却相当利落稳妥。

这是她在车站度过的第4个春节,从2020年广清城际开通至今,每年的春节她都选择坚守在岗,陪伴她的是一波又一波踏上归乡旅途的乘客。作为车站咨询台的一员,看到乘客徘徊不定,陈紫琼就会主动上前问一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乘客带去更多温暖。

春运以来,广清两地市民的出行需求上涨,从早到晚,清城站候车大厅总是熙熙攘攘,陈紫琼进阶为“身兼多职”的机动员,为旅客搬运行李、替不适旅客打热水、帮助解决乘客的进站问题……目光所及之处,都成为她的“重点关注对象”。

多一句提醒,多一份温暖。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向咨询台走来,“小姑娘,我要去花都站,怎么坐车呀?”看着老人略显吃力,陈紫琼立即上前接过行李并躬身回答,“婆婆,去花都站我们可以坐2站台的快车,16分钟就到了。”

见老人起身想刷卡进闸机,陈紫琼连忙制止,“婆婆,车还没来,上面风大,您先坐一会儿,等下我帮您一起拿上去。”“谢谢你啊!”老人笑着道谢,陈紫琼也笑着回应。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会在清城站站厅上演,考虑到近期气温骤降,站台风大无遮挡,陈紫琼遇到咨询的旅客总会细心地加一句提醒,而每听到这时,旅客们总会会心一笑,这就是回家路上简单而真实的小温暖吧。

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安心。作为快、慢车模式运行的始发、终到车站,清城站站台经常会有不同时间段同时出现快、慢车到达的情况,而此时入闸人数也会随之增加。春运期间,陈紫琼除了咨询岗,还会主动“承包”旁边1站台的检票任务。

户口簿、临时身份证、护照……这些机器无法识别的证件都需要人工验票。有时碰到第一次乘坐城际的旅客,陈紫琼总会边抚慰旅客不用着急,边有条不紊地在机器上输入身份证号,然后快速打开绿色通道放行。偶尔也会遇到踩点赶车的旅客,考虑到旅客的安全,陈紫琼会微笑着让旅客等下一趟,面对那些不理解的质疑甚至指责,陈紫琼也不生气,反而劝慰同事:“旅客归心似箭,大家多一分理解和耐心,旅程也多一份安心!”

多一门语言,多一份贴心。“春运模式”开启以来,广清城际在重点枢纽站上线多个服务队,为广大旅客提供帮助。而陈紫琼则是“青凤凰”服务队中少有的外地员工,遇见只会说粤语的乘客时,交流起来相对困难。

为了能更好地为旅客提供服务,陈紫琼休班的时候就会自己扒粤语视频来看,还会抓着讲粤语的同事进行对话慢慢摸索发音,短时间内便学会了简单的粤语服务问答和节日问候语,即便发音略显生涩,但陈紫琼努力服务旅客的心得到了大家的点赞。

多一句问候,多一份关怀。节前天气变化无常,车站旅客增多也意味着复杂情况的随时发生,陈紫琼上班时也会比日常多留个心眼。发现面色不好捂着肚子的女生从面前走过时,她会主动上前问一句,还会从咨询台“春运应急包”里找出几张暖宝宝递给女生,并让站台岗叮嘱列车长随时注意观察情况;遇见没吃早餐低血糖的旅客,她也会贴心地把早餐分给旅客,自己中途休班时再去买一份。她始终觉得,车站工作人员就应该是旅客回家路上那个可以放心依靠的人。

2023年,由于工作表现出色,陈紫琼获得了清远市“表现突出的共青团员”称号,这更坚定了她服务好广清两地市民的决心。在新的一年里,还有无数像陈紫琼一样坚守在岗位的城际人,他们是平凡岗位上的细小微光,在默默地为旅客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分散在不同的车站照亮着无数旅客的归途。

南方+记者 郑慧梓

通讯员 杨桦

编辑 余妍玲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