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龙年说龙
自2024龙年开年以来
“龙元素”逐渐成为顶流
“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
其实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
在连州,其实也有不少“龙元素”
舞火龙、扒龙船、龙腹陂、龙坪镇……
连州这些“龙”你都了解吗?
舞火龙
“舞火龙”是连州市星子镇的传统习俗。从农历八月十五至十七晚,星子镇的各村都将一连三晚舞动火龙。火龙由稻草编成,能长能短,可大可小,分为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灵动的龙珠、霸气的龙头、蜿蜒的龙身,活灵活现。
星子镇舞火龙的习俗历史悠久,源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近600多年的历史。据说舞火龙后村子可以风调雨顺、安康幸福。对于很多星子人来说,舞火龙是他们一年中最为热闹的节日,也是一个盛大的团圆节日。
龙抬头
连州民俗文化多元丰富,可谓“月月有节庆”。农历二月初二,是民间俗称的“龙抬头”,也是连州一些客家村寨的传统节日。连州镇良江、三古滩、沙子岗、鱼田、满地、谢屋围、廖屋、洋湄,东陂镇前江、大塘坪,九陂镇中岩、茶山塘,龙坪镇大冲等客家人居住的村寨,都把这个节日作为一年最大的节日过。
连州的“二月二”龙抬头,过节的村寨都于节前主动邀请各自亲朋前去过节,节日当天,家家户户亲朋满座,少则几围,多则十几围,村村寨寨,鞭炮声声,热闹非凡!旧时还舞狮、舞龙、唱春牛、唱大戏,以增添节日气氛。
扒龙船
端午赛龙舟是连州市西岸镇传统民俗活动,在当地被称为“扒龙船”,已有100多年历史。每逢端午,当地家家户户亲朋满座,吃粽子、尝美食、观龙舟,其乐融融,热闹非凡。
西岸镇的龙舟节胜似春节,按当地习俗,扒龙船的前十天,村民便要择取吉日良辰,敲锣打鼓将龙船放入河里,接神奉神,以示吉兆。到了扒龙船的前一天,村民便会泛舟河上,这一夜晚泛舟的传统被他们称为“夜游”。
卧龙亭
卧龙亭为连州燕喜文化园内残存的八座亭台之一。连州燕喜园,有连绵石山,状龙头、颈、尾,犹一蛰龙,伏卧园中。南宋绍兴年间,有知州陈奕于龙颈建一亭,名曰卧龙亭。
卧龙亭砖柱瓦顶,古朴端庄,为园中元丰十二亭之一。亭四周古木阴蘙闭日,独坐亭中,虽炎炎夏日,亦有习习凉风。风送玉兰幽香,沁人心脾。
龙头石上,北宋石刻及清代仿韩文公之鸢飞鱼跃石刻,更是令人摩娑感叹不已。
龙腹陂
据《广东水利史》载,东汉时期沛相袁忠家族在连州龙口一带修筑的“龙腹陂”是珠江水系的第一条人工灌溉渠道。
龙腹陂历1800余年,现在仍然造福于民,可与建成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的灵渠相提并论,是珠江流域建于秦汉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
龙坪镇
位于连州市东北部,东与西江镇接壤,西与连州镇、保安镇为邻,北与星子镇相接。辖区总面积303.27平方千米。近年来,龙坪镇大力实施“农业稳镇、工业立镇、科技兴镇”方略,不断壮大农业做强工业,充分挖掘特色旅游业,做实做大富民产业,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跑出加速度。
龙口村
连州镇龙口村,一片开拓了两千多年的沃土,这里一马平川,阡陌纵横交错,数千亩良田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生机盎然。
三江河犹如一条巨龙,从龙头山蜿蜒而来,龙口村就建在河谷宽阔的开口处,因此得名。龙口村人才辈出,历史上有出将入相的龙口“邵氏三杰”——南汉名将邵廷琄、“仙槎”大夫邵安石、谏议大夫邵晔。
龙潭村
龙潭村委会位于九陂镇东面,东与西江镇接壤,南与阳山县交界,西与南石塘村为邻、北接连州镇,小北江贯穿而过,距镇政府约28公里。湟川三峡-龙潭文化生态旅游区就位于此地。历史上曾为龙潭镇龙潭村委会,2003年龙潭镇撤并划归为九陂镇。
九龙村
九龙村位于连州市瑶安瑶族乡东北面,距乡政府约4公里。全村山多田少,以林为主,种养结合,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辖大陂头村、大田湾村等7个自然村。
还有龙岩村、龙咀村、龙下村……
大家还知道哪些
关于连州的“龙元素”呢
欢迎评论留言一起“涨姿势”~
龙行龘龘(dá)
前程朤朤(lǎng)
生活䲜䲜(yè)
在此恭祝各位龙年
龙图大展,四季平安
龙福齐天,快乐无边
龙行大运,添富异禀
龙年大吉,万事如意
【策划/创意】黄津
【整理/海报/视频】张晓欣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