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在肇庆市德庆县中医院开展医疗帮扶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称“广中医一院”)医生王亮亮一大早就来到血透室开始查房工作。虽然临近长假,但还是有不少尿毒症患者来到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尿毒症患者一周要做3次血液透析治疗,每次4个小时,“跑去市里的大医院做治疗不现实,来县医院做治疗就方便许多。”他说。
“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是德庆县老百姓多年来的心愿。随着广中医一院与德庆县中医院第二批“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工作的深入推进,医疗帮扶团队通过完善专科建设、传授医疗技术、规范管理理念等,让老百姓的心愿逐渐成为现实,“在家门口看病”成为现实。
在县城看上省级中医专家
德庆县距离肇庆市9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以往不少患者看病就医都会选择去肇庆或广州。
早在2022年,广中医一院就开始了“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德庆县中医院工作。2023年3月,根据德庆县医疗服务需求,该医院派出了一支由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曾庆华带队,骨科张华、肾病科王亮亮、泌尿外科蒙浩以及心血管科都治伊等5位科室骨干组成的帮扶专家团队,着力提升德庆县中医院科室医疗质量水平。
曾庆华回忆,德庆县中医院最初存在科室定位比较模糊,中医诊疗重视不足,西医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欠规范等问题,要想让患者在这里享受到三甲医院的诊疗服务,最紧迫的就是提升自身技术能力。
日前,64岁的陆先生突然头晕,以为自己是高血压病犯了,准备去肇庆的医院看病。他的朋友听说后,就劝说其不妨先到德庆县中医院看一看,因为“不用出县城,也能看上省级中医专家”。
经过CT检查,医生诊断陆先生肾上腺区长了一个嗜铬细胞瘤,需要进行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由于德庆县中医院从未开展过此类手术项目,有医生提议应将陆先生转诊到省里的三甲医院进行治疗。
“我们是从三甲医院过来的,完全有能力有技术处理好这台手术。”经过严格的评估,曾庆华和帮扶医生、泌尿外科医生蒙浩顺利地切除了陆先生的整个肾上腺,让在旁边观摩学习的医生大开眼界。
“好多以前医生不敢做的手术,现在基本上都能独立完成,手术量增加了约30%。”曾庆华在该医院成功地开展了B超引导下动静脉穿刺及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两项新技术。同时,他还通过“手把手”教学,让麻醉科医生熟练掌握手术麻醉技术,大大提升了该医院手术麻醉的保障能力。
据统计,广中医一院帮扶团队完成临床麻醉413例,开展运动医学新技术9项,泌尿外科新技术7项、肾病科新技术6项。
曾庆华指导德庆县中医院医生实施神经阻滞麻醉后无痛肩关节粘连松解术。
培养“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县里的人要做骨科康复,一般会选择来我们医院。”德庆县中医院副院长梁宏业说,由于中医骨科医生会根据不同疾病、不同症型进行辨证施治,广受德庆县老百姓的认可,骨科也成为该医院的优势专科之一。
曾庆华说,帮扶医生通过会诊、规范化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培训等,实现了科室到科室、人到人的帮扶。
张华长期从事骨科运动医学的临床工作,不仅把广中医一院先进经验和诊疗流程进行“平移”,还将德庆县中医院骨科当成自己的“第二科室”进行指导。
他秉持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念,采取“师带徒”的形式,带领徒弟开展多个运动损伤及肩、膝关节镜手术,还多次邀请徒弟到广中医一院总院进行手术跟台、现场观摩,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培训体系。
张华带领德庆县中医院骨科医生开展肩关节镜手术。
梁宏业表示,经过广中医一院第二批“组团式”紧密型帮扶专家的技术带教,德庆县中医院骨科、肾病科、麻醉科、泌尿外科等科室医生的诊疗技术得到明显提升。同时,他们也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逐步建立起一条较为完善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
曾庆华透露,2024年上半年,广中医一院还将继续向德庆县中医院派出呼吸科、康复科、普外科、肿瘤科、重症医学科及护理相关专业的专家继续开展帮扶工作。
南方+记者 厉思璇
通讯员 刘苡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