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骊工执掌广州市一医院,透露发展规划与目标

广东健康头条
+订阅

今年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一医院”)建院125周年。一个月前,这所“百年老院”迎来新院长——我国肝癌精准治疗和介入医学领域著名专家、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副会长陆骊工。

这段时间,陆骊工围绕专科建设、临床科研、人才培养等,马不停蹄地在医院开展调研。履新一个月之际,他接受南方+记者专访,透露了医院发展的规划与目标。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陆骊工。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陆骊工。  

“人民医院的首要责任就是要把群众的病看好。”陆骊工说,市一医院将向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全国百强”发起冲击,重返“A+”等级行列。为此,医院将在巩固现有优势专科基础上,打造新的“桥头堡”。

01

打造新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市一医院始建于1899年,是华南地区首家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医院。如今,每一位“市一人”都在赓续“仁心仁术 方便为怀”院训精神中奋斗。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训。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训。

陆骊工从事临床诊疗与科研30余年,同时,在公立医院管理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他看来,市一医院是一家“人民医院”,首要责任是把病看好,坚持“方便为民”,让老百姓看病更方便。

“这就要求我们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同时更加注重系统观念,强化学科的优化重组与整合,从打造单一专科到建设更加适应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学科群。”陆骊工说。

在学科建设方面,市一医院打下了坚实基础,消化内科、老年病科和泌尿外科纳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消化病学为广东省医学重点学科,血液内科、骨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19个专科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9个专科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9个专科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  

陆骊工认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重视临床工作,还要重视科研和临床转化应用。临床医生有着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医院应该鼓励他们围绕临床问题开展科研,从而更好地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在现有国家和省临床重点专科基础上,市一医院将努力建设若干新的‘桥头堡’。”陆骊工透露,未来,医院将打造新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临床特色专科,如血液科和介入医学中心等。

在国家卫健委组织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市一医院曾以全国第126位的历史最好成绩,闯入“A+”等级。陆骊工说,医院将以绩效考核为标尺,以“周”为单位,对医、教、研等各项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提升医院整体水平,向全国前100名发起冲击,争取重返“A+”行列。

02

推动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

“目前,我国超90%的高端医疗设备是依赖进口的,如何提升高端医疗国产率是我们亟须思考的问题。”陆骊工说,要摆脱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依赖进口的状况,就必须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突破更多原创成果。同时,加强临床转化应用,通过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新材料和新仪器的研发工作,提升医院的医、教、研水平。

2022年年末,在陆骊工的主持下,国内首个介入手术机器人中心在珠海成立,努力打造国际化介入手术机器人临床研究及转化应用平台。中心的建立,在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也为介入手术机器人这一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提供发展制高点。

来到市一医院后,陆骊工发现,医院拥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市一医院是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登峰计划”重点建设医院、广州市高水平医院和研究型医院建设单位,同时,广州国际生物岛,市一医院还建立了医学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陆骊工表示,医院将加快建设符合自身实际和行业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其中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科研成果临床转化水平。另外,医院将依托医学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促进医工协同创新鼓励有潜力的项目做好应用转化,更好地服务患者。

03

建设肝癌早筛早诊早治高地

陆骊工专注肝癌精准治疗和介入医学30年,在这两大领域颇有建树。

“我国肝癌患者占全球一半,并且很多一发现就是中晚期。”陆骊工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然而,目前中国的肝癌5年生存率仅约11%,因此,推动中国肝癌防治任重而道远。

今年初,陆骊工被授予第十七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 

今年初,陆骊工被授予第十七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 

30年来,陆骊工和团队诊疗了大约10万名肝病患者,目前他正牵头开展一项肝癌早筛项目。他提倡“全程管理”的系统理念,“将人的身体视作一个系统,在疾病发生之前或者初期就介入管理”。

秉持这样的理念,陆骊工提倡强化肝的早养护、早管理。“肝脏的全程管理能够防止肝部出现纤维化、肝硬化等病变,阻止或者减缓疾病发展的进程。”他说。

近期,陆骊工在市一医院的感染科、消化科和肝胆外科等科室开展调研,未来,他计划将这三个科室的资源与力量整合起来,尽快搭建介入治疗中心,建设更完善的医疗机构服务体系,将市一医院打造为引领全省乃至全国的肝癌“早筛早诊早治”高地。

【采写】南方+记者 厉思璇 卞德龙 通讯员 魏星 黄月星 吴丽婷

【摄影】南方+记者 许舒智

编辑 冯颖妍 彭奕菲
校对 牟元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