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综艺频道创新节目《我的艺术清单—“民间艺术研学冬令营 ”—广东潮州》节目2月6日晚在CCTV-3首播,央视频App进行了同步直播,央视频、央视影音、学习强国随后上线。
2023年12月22日(当地时间),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在甲辰龙年的春节来临之际,我们探望文艺名家、寻访千年文化,分别在四川阆中、山西晋城和广东潮州,为大家奉上一张春节期间,关于艺术作品、历史知识、文化生活的民俗与民艺清单。
110岁的马识途先生给阆中送“福”
马识途原名马千木,现年110岁,是我国著名的作家。
2007年,马老被四川省阆中市聘任为“荣誉市民”。我们承续了他与这座嘉陵江畔古城的不解之缘,从马老手中接过墨宝“福”字,将这份祝福带到阆中。
阆中历史悠久,唐代诗人杜甫曾是这个地方的“推广大使”。他在这里留下了“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作为中国春节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阆中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称号。
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叮当和寒露陪伴我们一起,在阆中古城进行了一场时空穿越之旅。
一路上,我们不断遇到当地“名人”:春节老人带着红包,为大家从天文历法的角度讲述春节的历史渊源。71岁高龄的“春倌”传承四代家学,为小营员们说春、唱春。此外,还有舞龙舞狮表演、皮影戏表演等一系列春节民俗活动。
其中,“阆中门神画”是这里最独特的春节符号。阆中古城中的门神画原型,最早来自《山海经》中的神(shēn)荼(shū)郁(yù)垒(lǜ)。在家门上画门神,体现了中国人对“家”的文化观念。我们邀请了阆中门神画的传承人,和小营员们一起手绘门神,在一笔一画中绘就自己对家的美好愿景。
在晋城等你
去晋城之前,我们首先探望了88岁的艺术家韩美林先生。他仍是那个最爱过年的老顽童。春节将至,韩美林先生正忙着写福字、搞创作,他用一个可爱的龙娃向大家致以甲辰龙年的最美祝愿!
晋城市地处山西省东南部,腊月之后,这里迎年闹春的各种彩排活动,已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当中。
现如今,不同历史版本的《康熙字典》,部分被馆藏在皇城相府的中华字典博物馆当中。而在《康熙字典》中寻访汉字的演变历程,一如在寂静中轻叩历史的大门。
湘峪古堡有雄浑壮阔的外观,72个藏兵洞错落有致,分列两旁。冷兵器时代为抵御流寇建起的寨堡,用建筑形态无声地将“保家卫国”四个大字演绎到极致。
大阳古镇的民间社火,形式多样又热闹非凡。社火的演职人员每逢节日便换上盛装,仿佛从古老的时间中款步走出……民间习俗不只是一种记忆传承,更是一种身体和情感的传承。
当年无法回家过年的打铁工匠一定未曾想过,那倒映在他们眼中的铁水打花,也能穿越千年,点亮群山万壑,在北方的寒夜里灿若星河。生活的智慧、浪漫的头脑,人类不只拥有往昔。
访珍馆、探古迹、观社火、看打铁花,更少不了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饸饹面。饸饹面看似简单,却饱含了地方的独特风味:面条的制作工艺、压面的方式方法,都让我们近距离了解到山西这个面食大省对美食的手工细作。
潮州很“老”,也很“潮”
去潮州前,节目组带着盛开的蝴蝶兰探望了常沙娜先生。常沙娜先生是一名艺术设计教育家和艺术设计家,她曾经参与人民大会堂外立面建筑装饰和宴会厅建筑装饰的图案设计。先生也一生执笔,记录了各种各样的花卉之美。
带着这份美好,我们前往广东潮州,寻找南方的冬日之花、冬日之美。
在广东潮州过春节,具有与四川阆中、山西晋城截然不同的感觉。我们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先生的推荐下来到潮州,因为这里保留了相对完整的民间习俗。青砖灰瓦间升腾起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我们也在这里来了一次春节版的潮州City Walk。
第一站在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的广济桥上,用英歌舞作为打开潮州的方式。在金石镇探访“行花街”的“幕后基地”对于研学营的孩子们很是新鲜,营员们给为年而忙的花农和插花师们送上春联。在己略黄公祠欣赏潮州木雕、潮州刺绣……当然,更少不了一顿充满谐音梗和好意头的年夜饭。
华灯初上,鲤鱼舞、舞龙、舞狮登场,一场小型的灯会点亮夜空,潮州,用它的仪式感让年味绽放开来。
生活里的节日,节日里的生活
守文化之心,创生活之美。一路上,我们在生活中体味节日,在节日中体验生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节目中再现了阆中、晋城、潮州这三地的风土人情、代表性建筑的历史风貌,也呈现出数十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之心。我们虽相隔山海,却在同源同脉的文化艺术中相聚此时!(文/马宁)
“潮安发布”编辑部
编审:刘俊雄
责编:王晓丹
编辑:郑荣
来源:央视文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