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全面加强保护传承,擦亮文化名片

广州黄埔发布
+订阅

2023年,黄埔区依托全区“1+N”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政策体系,深入挖掘地区文化价值与特色,推动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加强规划引领和实施指引作用,加强名城保护宣传推广力度,切实在城乡建设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努力走出一条符合黄埔实际、彰显黄埔特色、具有示范意义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完善保护体系,丰富全区保护名录对象

黄埔区高度重视全区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以定期普查、建设项目历史文化遗产调查评估相结合,衔接预先保护制度,有序分批公布认定名录,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全要素保护体系。2023年以来,区名城办已完成23个旧改项目的历史文化遗产调查评估专章的技术审查工作,新增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柯拜船坞旧址)、1处工业遗产(柯拜船坞旧址及录顺船坞)、1处历史名园(南海神庙),并积极配合市名城办保护对象名录推荐工作,共形成3处第八批历史建筑推荐名单、6处改革开放优秀建筑推荐名单。

柯拜船坞

南海神庙

坚持规划引领,加强重点片区实施指引

在落实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方面,2023年,黄埔区推动横沙书香街历史风貌区、中国传统村落深井村保护利用发展规划的审批和实施,目前已完成全区1个历史文化街区、1个历史风貌区、11个传统村落以及18个历史建筑保护规划批复实施,正加快推进4个历史建筑和178个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划编审工作,为黄埔区各级保护对象提供保护管控底线和利用指引。同时,以历史保护重点片区为抓手,组织编制南海神庙、玉岩书院、长洲岛及黄埔军校等历史文化保护重点片区的策划、实施方案,加强重要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空间环境提升、产业业态引导、主题活动策划等指引,推动片区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和利用。

南海神庙及周边(扶胥古镇)历史文化带策划

长洲岛整岛提升优化方案

深井传统村落保护活化利用方案

加强更新协同,打造活化利用精品项目

黄埔区结合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和城市更新,充分发挥传统风貌建筑成组成片的分布优势,持续加大传统风貌建筑的活化利用力度,通过修缮、修复方式适应现代生产生活、多功能利用需要,充分融入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和利用,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实现永续传承。

莲塘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秀昌书室已活化利用为九佛“懂通实”活力馆;文冲幸福里的历史建筑文凤陆公祠已活化利用为党建活动中心,为村民提供聚会、老人活动、节庆筵席等公共空间;传统风貌建筑仕杰陆公祠、辉岳陆公祠分别引入广绣非遗传承工作室和活化利用为轻餐饮餐厅;沙步融德里传统风貌建筑群已引入网红咖啡馆、露营餐吧、汉服体验馆、茶馆书屋、古风集市等业态,吸引市民、游客来打卡,增强社区活力。

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莲塘村

“文冲幸福里”现场实景图

“沙步融德里”项目实景图

强化宣传引导,扩大全民参与保护力度

2023年,区规自局走进乡村,走进社区,走进校园,依托历史文化名村莲塘村、历史建筑九佛人民公社礼堂旧址、文冲幸福里古建筑群等历史文化遗产载体,举办“活化文化名城·传承共同记忆”岭南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主题系列活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提供展示平台,传播优秀本地传统文化,获得广大群众的喜爱。同时,通过专题培训、媒体报道等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名城保护宣传,完成专题培训及宣教活动8场,同比上年增长100%,在央视宣传报道“公益诉讼守护文化传承——‘深藏若虚 古村建筑群定格深井记忆’专题报道”1则,在省媒、市媒发布10则,引导和发动全社会积极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推动全社会形成共享共保的保护传承意识。

“历史文化保护进乡村”——莲塘古村

“历史文化保护进社区”——文冲幸福里

“历史文化保护进乡村”——历史建筑九佛人民公社礼堂旧址

“历史文化保护进校园”——广州高新区第一小学

来源:穗埔规资宣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