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2023风采展
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
2023年,在生态环境部和科技部的指导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管理办公室)组织各科普基地积极策划开展特色科普工作,参与全国科技活动周、六五环境日以及全国科普日等活动,发挥科普基地示范引领作用,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科普力量。近期将陆续展示2023科普基地风采。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深圳,在魅力无限的都市风光里,深圳湾的滩涂、湿地、红树林、自由飞翔的鸟儿,共同描绘出一副秀美的湿地风光图,这里是深圳湾最后一片原生红树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圳河和新洲河的交汇入海口。在潮起潮落间,展现出一片海上森林的壮观美景,这里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鸟类大熊猫”之称的黑脸琵鹭,每年冬季来此越冬,这里还有在深圳市城区二十几年没有出现的欧亚水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小灵猫在夜色中出没,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豹猫,多次被远红外相机捕捉,在红树林里穿梭。
从2015年生态公园建成开园以来,基于以科学赋能为基础的湿地保育工作和自然教育工作蓬勃发展,截止至2023年,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先后摘得世界级荣誉——全球首批“湿地教育中心星级奖”,国家级荣誉——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以及广东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和省自然教育基地。今天,听我们讲讲深圳模式下的生态故事吧。
一、创新之城的琵鹭节和水獭节
“以鸟为朋,是为鹏”。冬日鹏城,红树景胜,又是琵鹭归来时! “琵鹭节”活动由深圳福田区水务局和红树林基金会(MCF)自2018年共同发起,旨在向公众传递以黑脸琵鹭为代表的鸟类保护和红树林湿地保护理念。琵鹭节的形式也从摄影展,发展成更具互动性、趣味性的沉浸式游园解谜活动,让市民在自然里游,在游中学,达到人与自然共享“绿美福田”效果。2023年的琵鹭节活动将“自然教育、现代生态、文化艺术”理念相融,公众通过户外多元场景,感受深圳的自然之美。
第六届琵鹭节活动现场图
第六届琵鹭节生态公园游园活动现场图
显眼包可不止一个。
除了黑脸琵鹭,还有湿地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者“水獭”也来了。自从2020年在生态公园拍摄到水獭以后,围绕水獭及其栖息地的保育工作一直在持续推进。
5月27日-28日是国际水獭保护日,在生态公园开展了第二届水獭节主题活动。以水獭及水环境和湿地保护为议题,设计了水獭游戏市集和水獭手工市集两部分,现场邀请参与保护的组织和机构展示。共计37个摊位,其中水獭主题的游戏,以水獭的外形、育雏、求偶、捕食和居住等多种特征展开。
线上携手新浪微公益,联动深圳晚报、深圳特区报、深圳日报(英文)、大湾区之声、青年报等十余家官方媒体,并邀请多位科普KOL,共同发起热搜话题#探秘大湾区水獭的故事#的专属视频和科普长图,话题当天登上微博深圳热搜榜。单日话题阅读量超过200万人次,累计阅读量达500万人次,水獭主题视频超过55万播放。
双节共庆之第二届水獭节主题活动宣传板
水獭节现场图
水獭节活动图
二、幸福之城的民俗活动和自然市集
自2018年来,生态公园已经连续6年举办端午和中秋民俗节庆游园活动,直接参与活动3420人次。受到周边市民的喜爱,让传统民俗为依托,用生态唱戏,共享节庆与自然的有趣互动。
2023年6月3日 “端午粽飘香”游园活动,现场共计797人次参与。花草书签、外来植物拓染、特色手工缝制小鱼、投壶游戏、福獭印章和百草园导览等既有传统民俗气息又生态自然的趣味活动,吸引来游园的游客纷纷报名参与。
小朋友在志愿者老师指导下制作花草书签
外来植物拓染大合照
中秋节则推出了猜灯谜、手工制作花瓣灯笼、科普影片中秋特辑放映和湿地物种展示导览等,来园参与活动的市民还获赠了公园的特别礼物——“有机肥宝er”。
中秋节活动照片
三、 教育之城的研学基地建设
从2019年起,自然教育走出去,请进来,来到自然中,开展“福田区中小学生红树林科普教育活动”项目,组织中小学生走进红树林湿地,从课堂走进大自然,将课本知识和自然相结合。2023年6月15日,福田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公园两所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正式挂牌,从政府视角对自然教育工作给予肯定。
福田区区长周江涛为福田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揭牌现场图
水獭游戏家室内设计
水獭游戏家户外和公众互动
四、 儿童友好之城的红树林故事会
红树林故事会是生态公园面向社区低幼亲子家庭开展的活动,会根据湿地节日、二十四节气等各种可链接自然的主题,开展自然体验科普活动。红树林故事会由MCF志愿者创意策划和执行。从2019年起开展,五年内共计开展近150场面向社区低幼龄亲子家庭的自然科普活动。
在公园里经常看到一群活泼可爱的“小豆包”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捡树叶、做手工,听故事。
自然力乐园
红树林故事会
五、 国际之城的双语科普牌
深圳,在国际化建设的快车道上,以包容的心态拥抱着五湖四海、世界各地的追梦人,国际化也俨然成为城市代名词之一。生态公园致力于打造专业的解说系统,在整体规划下落地了公园的中英文双语宣传解说牌,研发落地了一条创意互动的生态自然教育径“绿湾自然教育径”让访客动手或从不同视角体验。打造林长制宣传广场,宣传生态公园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展示绿美深圳建设的窗口。
自然教育径地图
林长制宣传广场科普牌
六、活力之城的社会化参与模式
立足在深圳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契机,链接中外资源,开放国际国内交流窗口,打造政府、民间多方位互通平台,将公园打造成红树林修复保护及自然教育传播交流的生态文明会客厅。
全国政协副主席沈跃跃、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吴海鹰、国家林草局副局长李春良等到访公园。 在绿美广东植树活动中,深圳市人大政协、市委和市政府四套班子领导在公园南区植树。 生态公园与广东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福田红树林区域共同获得2023年广东省林长绿美园称号。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海鹰到访生态公园调研孙莉莉三八红旗手工作室
林长绿美园公布
七、 志愿者之城的最美风景线
2023年6月,国际红树林中心志愿者学院在生态公园挂牌,成立国际红树林中心志愿服务队伍。2023年开展志愿者培训47场次,志愿者们提供了共计14049小时的志愿服务。获得了“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银奖,福田区志愿者联合会授予“国际红树林志愿者服务队”旗帜、“国际红树林志愿者学院”牌匾。
获得由福田区志愿者联合会授旗“国际红树林志愿者服务队”称号
(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供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