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县镇村“规模化就业”网络刻不容缓丨一号文件系列评③

南方+

▲点击图片进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对“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高度关注。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方面,文件要求,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加大对重点地区帮扶支持力度。

近年来,国际贸易格局发生重大转变,我国沿海地区的外向型产业遭遇出口瓶颈,以珠三角、长三角为主的外向型就业网络开始萎缩。同时,机器人技术、AI技术的进步以及电商兴起带来的大规模劳动力替代,也使得农民工的外出就业愈加困难,而且风险倍增。数据显示,2022年,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41.96%,是我国农民增收贡献的大头。一旦发生“规模化失业”,则大多数农民家庭确实就面临货币收入链断裂的危险,完全可能发生“规模性返贫”。

过去一段时期,国家的基本建设投资更偏向沿海地区、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农村的劳动力、资金、人才,不断被“虹吸”出去,又进一步导致县域的基础设施、经营环境与大城市、与“珠三角”的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镇村两级,缺技术、缺人才、缺资金,“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理想图景,其实很难实现。而要防范规模性返贫,就必须在农村地区重新构建县镇村产业网络。短期看,这是实现“就业帮扶”的战略性举措;从长远看,则是城乡均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保护农民家庭完整、完善农村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程。

从顶层设计上看,需要加大对县镇村三级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的投资,逐步实现经营环境的扁平化、均衡化。鼓励国家资本、民间资本投资县镇村,把县域的资源优势、成本优势激发出来,由小做大,形成各具特色的农村产业优势。广东有52个山区县,目前大多数都是欠发达的穷县,“养人”“养事”都严重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如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培训、技术推广等不断加强,县镇村三级产业园区的建设、运营日趋成熟,则这52个县完全可能实现一二三大产业的“起飞”,助推广东的现代化上一个新台阶。

县域产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自然会形成县镇村三级就业网络。县镇的加工业、制造业,行政村内部的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旅游业和加工业、流通业,都拥有丰富的就业机会,可以兜住被迫返乡的大部分农民工。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就会在农村逐渐形成“本土就业-技能提升-家庭完整”的良性循环。相比过去那种“候鸟”式就业,这种本土化的就业形态可以保证家庭完整,“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总之,防范“规模性返贫”,不能完全依赖政府的救济和转移支付,也不能完全依靠“兜底”。“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等,本质上都是要以外部支持构建起独立的县镇村的产业网络、就业网络。从而以本土化的县镇村“规模化就业”,斩断“规模性返贫”之根系,为我国的乡村振兴开辟新的前景。

【作者】胡靖,华南师范大学“三农”与城镇化研究所所长

【来源】南方农村报

编辑 王猛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