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将民众打造成高新科技‘产业新城’、宜居宜游‘岭南水乡’。”
2月5日下午,中山市民众街道召开2023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部署大会,对纳入火炬开发区统筹区3年来民众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进一步明确了民众街道发展定位,并对2024年工作进行了部署。
将高新科技“产业新城”、宜居宜游“岭南水乡”两种城乡形态,融入未来发展愿景,2024年,民众街道正面向新的发展目标启动加速跑。
2月5日下午,中山市民众街道召开2023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部署大会。 南方+ 何伟楠 拍摄
GDP历史性突破百亿关口
“火炬开发区和民众街道的地图,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现在火炬开发区统筹区正在迎来新的蝶变。”
中山市副市长、火炬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刘云梅参加会议并讲话,她用“生机勃勃”“起跑路上”两个词来形容现在的民众街道。
2021年7月,火炬开发区正式统筹民众街道发展,至今已有近三个年头。近三年来,火炬开发区统筹民众发展的成效不断凸显,民众街道对全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民众街道GDP年均增长达10.9%,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2%,工业投资年均增长94.7%。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民众街道GDP迈过了百亿关口,增速超过20%,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中山市对民众街道的期待也很高。市委书记郭文海在调研火炬开发区时曾强调,“民众已经不是传统的镇街,而是高质量发展大平台、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要以火炬区同等的高质量发展标准来要求民众”,对民众街道的发展寄予了厚望。
宝贵历史发展机遇已经摆在面前,民众街道如何抓住机遇闯出发展实效?
刘云梅提出,火炬开发区、民众街道必须深刻认识统筹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快构建“1+1=1”同心圆发展格局,推动民众街道“脱胎换骨”式的发展。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思想层面加快转变,要从偏安一隅定位向区域中心定位转变,加快从传统农业镇向高端产业区转变,加快从按部就班向主动作为转变。
火炬开发区要充分激发创新发展的强大动能,加快推动科技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坚持以打造全市创新发展主引擎为主线,走好“三个新”科创发展路径:加快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刘云梅强调,民众街道要大力补齐城乡融合的弱项短板,加快推进“百千万工程”后来居上、成为示范;要打好“生态”与“科技”两张牌,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加快实现城乡品质大提升;要牢牢扭住改革攻坚的突出优势,加快推动体制机制再完善再优化;要加快塑造善作善成的过硬作风,加快打造高素质的民众铁军。
打造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样板
过去三年,“统筹发展”的主线始终贯穿着民众街道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在经济、住建、教育和体育事务以及财政管理、自然资源等领域渐次推进,中山火炬开发区完成了对民众街道的全面统筹,同时加大对民众建设与发展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项目落地、产业布局、民生保障等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推动了民众街道加快发展。
民众街道一举甩掉了经济发展“小矮人”的帽子,从一座经济落后的传统农业镇,一跃成为大湾区一块产业发展“希望之地”。
坐拥黄金内湾显著区位优势,高端产业项目集中落地布局,还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加持,民众街道应该如何定义未来城镇发展形态?这场年度大会给出了更加明晰的答案。
中山火炬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民众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义强在会上表示,高新科技“产业新城”、宜居宜游“岭南水乡”,就是民众街道未来发展的定位,民众街道要加快探索打造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样板。
“当前民众的发展已经到了箭在弦上、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民众街道全体干部要以更加超常规手段,日夜兼程、负重奋进,加快建设未来新城。”张义强强调,2024年,民众街道要坚持拓空间、优环境,提升产城融合引领力;科学谋划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城乡建设短板,坚决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要坚定实施“百千万工程”,聚焦“强美治”目标,提升美丽乡村吸附力,大力提升发展集体经济,持续打造美丽宜居岭南水乡,加强绿美生态建设。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何伟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