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龙小子”神奇现身中山地标,幕后动捕技术了解一下|共绘湾区地标·让家乡出圈

南方+

01:23

(“醉龙小子”神奇现身中山地标,幕后动捕技术了解一下|共绘湾区地标·让家乡出圈,时长共1分23秒)

“醉龙小子”神奇现身中山地标,幕后动捕技术了解一下|共绘湾区地标·让家乡出圈

巨型的醉龙小子挥舞手中木龙,在城市大地上穿梭,伴随着他舞动的身影,周围的地标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2024年中山市贺年片《龙腾伶仃洋》是一部3D真人CG动画短片,以虚拟角色醉龙小子为线索,穿梭在深中通道、摩天轮、烟墩塔等中山地标建筑,彰显中山这座“伟人故里”的文化韵味和时尚风采。

01:23

(《龙腾伶仃洋》,时长共1分23秒)

《龙腾伶仃洋》

“一开始是希望做一个宣传中山市形象的小片子,能多一些创意,有些新玩法。”2月1日,《龙腾伶仃洋》视觉总监卢家强告诉记者,醉龙小子的形象设计灵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山醉龙,“年轻有活力的醉龙小子,代表中山有冲劲、干净的形象。”

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山醉龙设计的“醉龙小子”动画角色。

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山醉龙设计的“醉龙小子”动画角色。

“实现动画角色的动作,我们考虑过很多方案。”《龙腾伶仃洋》动画师黄庆锋介绍,中山醉龙的动作非常个性化,很难拿别的动画制作来参考。“角色要有复杂的肢体运动,还要与实拍画面深度交互。如果靠传统的手k(用关键帧技术实现动画效果)会非常耗时,一个比较专业的动画师,一天也只能k个几秒钟。”黄庆锋说。

《龙腾伶仃洋》制作团队在进行方案讨论。

《龙腾伶仃洋》制作团队在进行方案讨论。

制作团队经过热烈的讨论,进行了多种方案的比选。最终,团队采用了电影级别的真人动捕技术,邀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山醉龙舞第六代传人黄金渐及第七代传人黄杜全作为动作演员。

动作捕捉(motion capture)指运用一系列技术手段和传感器、信号捕捉器等设备捕捉表演者的运动轨迹与表情,再通过这些捕捉而来的数据完成动画模型的创作,这项技术常被运用在科幻电影大片中。

拍摄当天,熟悉完剧本,穿上动捕服,黄金渐、黄杜全两位师傅轮番上场,250多个光学相机360度无死角地把醉龙舞的英姿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

制作团队在进行动捕拍摄。

制作团队在进行动捕拍摄。

几个舞蹈动作拍摄完后,年过六旬的黄金渐师傅询问:“如果我把醉龙舞完整舞一次,这门技艺是不是就可以永久保留下来?”

“当然可以,您的动作还可以转换观看角度、或者进行动作拆解,这是普通拍视频做不到的。”现场工作人员说。听到这样的介绍,黄师傅立刻停止了休息,情绪投入地展示了一整套醉龙舞的动作。

“突然间我们意识到自己在做的事情,似乎多了一份重要的意义。”卢家强说,通过数字影像把醉龙的舞蹈动作永久记录下来,是为文化传承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希望透过这个作品,为大家送上来自中山的新年祝福,希望更多的人来中山旅游,了解中山。”

南方+ 徐昊 拍摄

【拍摄】南方+记者 张迪 王良珏 李永智

【文字】南方+记者 张迪 

【剪辑】南方+记者 徐昊

【设计】南方+记者 谭唯 潘洁

【校对】符如瑜

【审核】张由琼

编辑 徐昊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