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如何点亮青少年的人生梦想?最近,佛山市顺德区乐从第一实验学校(以下简称“乐实”)启动高水平科学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在顺德区率先探索,聘请中山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王嘉辉担任科学副校长。基础教育学段“双减”工作深入实施,科学教育则不断地做“加法”,高等学府的科学家走进校园,将为顺德中小学的科学教育揭开新的篇章。
激发青年学生学习科学内生动力
王嘉辉本、硕、博均毕业于中山大学,并在英国著名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现担任中山大学物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有着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
在中山大学现代物理实验室,一双双小手井然有序地在样本支架上搭建光源、设置分光镜,形成一个高阶物理实验中的测量光路,随后一个多通道短波近红外光谱仪器被制作出来。
乐从第一实验学校学生在王嘉辉指导下,制作了一个多通道短波近红外光谱仪器。
随着开关按下,光谱仪上的指示灯闪烁起来,“哇!”,实验室里响起一片惊叹声。这是1月22日,乐实12名初中生,在中山大学国家级物理教学实验中心做的“光谱测量系统的研制”物理实验的一个场景。
目前,乐实瞄准高校强基计划、英才计划,通过构建小初贯通式的科学教育、乐实大讲堂、全要素的研学活动等,积极开展了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和发现。
王嘉辉表示,很荣幸能够担任乐实科学副校长,除了要把孩子们引入大学校园做科学实验,在学校上课和做教师培训,他还会邀请自己的同事们走进校园,给学生做科学讲座。
前些天,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导师赖天树教授受邀开展了一堂《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及其应用》的科普课,让乐实的孩子们第一次认识到了阿秒激光的神奇特性及广泛应用前景。
王嘉辉带着乐从第一实验学校的学生做实验。
“很多孩子不知道科学是什么,科学家在做什么,自己为什么要学习科学。我们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内生动力,让他们发现学习的目的不是刷题考高分,而是能够通过运用科学知识服务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赖天树说。
“更重要的是,通过请科学家进校园,让他们成为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科学家精神浸润校园的载体,从而汇聚更多科学教育资源进入校园,带动现有科学教育课程向更适应培养科学思维的学习方向优化,也带领孩子走进真正的实验室和科学家面对面交流。”顺德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认为。
率先探索科学教育提质增效新路径
基础教育阶段是“孵化”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素质的关键阶段,中小学的科学教育质量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至关重要。然而,目前仍有许多科学教育问题亟待破解。
例如,探索项目式、跨学科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而部分学校缺乏专业的设施设备,或是没有专业能力的教师,导致科学教育课程缺位、失准。为此,乐实制定了校内“科学教育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
乐从第一实验学校的学生们强化科学实验实践,提升科学素养。
根据方案,除了聘任科学家担任副校长外,乐实还将组建科学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创新教学组织方式,积极探索启发式、项目式、单元式、探究式等新型教学模式,让孩子们朝着科学梦想进发。
方案提出,构建“1+1+X”科学教育课程群,推进多层次、全方位育人。第一个“1”是落实普及性,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国家课程);第二个“1”是学校组建名优教师团队,开发凸显实践性、综合性、趣味性的“校本实验拓展课程”;“X”则是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对必修课、拓展课、课后服务和课外研学活动等进行一体化设计实施,为更多有科学天赋的学生提供前沿性、面向未来科技选拔人才培养的创新型科学课程。
“佛山市已经入选第一批国家科学教育试验区,作为顺德区重点建设的一所基础教育标杆示范校,我们计划从硬件建设、资源投入、课程构建、教学改革、成果培育等方面探索科学教育的顺德模式,为今后国家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路径探索实施经验。”乐实校长许勇辉表示。
南方+记者 欧阳少伟
受访者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