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养阳气,中医推荐做这几件事

广东中医药
+订阅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是,阳气就像万物赖以生存的太阳,运作失调就会影响到人的生命和健康状态。春天万物生发,正是补阳的最好时节,特别是一些本就阳气不足的人,需要赶紧行动起来。

早春养阳,记住5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吃芽食甘

春季芽类食物有香椿芽、黄豆芽、绿豆芽、竹笋、豌豆苗等,多吃“芽”有利于肝气疏通、健脾和胃,缓解春季气候干燥所导致的“燥热”。

除了选食芽类食物,《黄帝内经》五行五味理论提出“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指出春天要食甘,因为甘性温,能助阳气升发。

关键词二:变静为动

人体要改变冬季的“静”养,以“动”养阳。此时可以早睡早起、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才能精力充沛。

关键词三:心态平和

中医认为,春天是肝气升发、肝血补充的季节,肝脏喜欢在一种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工作,要避免肝气郁结,平时保持心态平和、乐观,可以经常听音乐、看书、写书法等。

关键词四:注意保暖

眼下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减掉冬衣,身体可能难以适应,会导致抵抗力下降,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关键词五:梳头泡脚

此时人体阳气顺应自然,具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梳头有利于疏利血气、传达阳气。

立春后,晚上泡泡脚可驱除冬天积在体内的寒气,助养人体阳气。泡脚时要注意,以温水慢慢加热,每次泡脚30分钟,身体感觉温暖即可。

早春养阳,用好五个穴位

01

百会穴——“头之阳”

取穴: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刺激此穴,可以通畅百脉、调补阳气。

【方法】食、中二指并拢按住百会穴,顺时针按摩约3分钟,之后点按约2分钟。

02

至阳穴——“背之阳”

取穴:至阳穴位于背部中央,肩胛骨连线的中点。

按揉至阳穴,有振奋全身阳气、疏通经络的作用。

【方法】用指腹按揉穴位1~2分钟,并配合点按。

03

中脘穴——“胃之阳”

取穴:仰卧时胸剑联合处(胸部和腹部交界处)与肚脐连线的中点。

按揉中脘穴,能补充胃中阳气,助消化。

【方法】四指并拢,用指腹以顺时针方向点揉该穴。日常保健每次持续3~5分钟,每日3次。

04

足三里穴——“脾之阳”

取穴: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常按足三里穴,可温补脾阳,增强体力。

【方法】双手掌心分别搭在对应的膝盖上,食中二指并拢下垂可触及足三里穴,环形按摩,并配合点按。

05

涌泉穴——“肾之阳”

取穴: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

按揉涌泉穴可激发肾经气血,补充肾阳,使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还能改善睡眠。

【方法】点按涌泉穴,每次3分钟,可以在洗脚时顺便按一按。■

【来源:中国中医】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