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国家一级保护候鸟在汕尾“同框”!

南方+ 记者

日前,摄影爱好者在汕尾拍摄到白鹤、彩鹳和东方白鹳同时出现的画面,当日东方白鹳数量高达100多只。据省林业局介绍,这3种候鸟都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其中白鹤尚属于汕尾首次记录,而“两大一小”的白鹤同框画面在省内也较为罕见。

“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拍到三种不同的珍稀候鸟,太难得了!”摄影爱好者刘小鹰惊喜地说。据他回忆,当天,他先是远远地看见了一群白鹳,随后白鹤一家和彩鹳逐一进入视线,便赶紧拿出相机捕捉了这一罕见的画面。

白鹤一家三口与多只东方白鹳。刘小鹰 摄

白鹤一家三口与多只东方白鹳。刘小鹰 摄

画面中,三只白鹤与多只东方白鹳在芦苇荡中休息,随后,白鹤翩然飞起,另一边有一只彩鹳站立在溪水中,粉色的背羽若隐若现。在看到刘小鹰拍摄的画面后,不少观鸟爱好者纷纷前往当地,以期目睹这些鸟的真容。

中山大学生态学院教授刘阳表示,多位摄影师日前在东山村拍摄到的东方白鹳数量已将近200只,占其全球种群总量的2%。东方白鹳的全球数目不到1万只,根据国际标准,如果在一个湿地上面出现一种鸟类1%的个体数量,那么这个湿地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3种珍稀候鸟此次出现的范围位于汕尾市海丰县高螺村至陆丰市潭西镇东山村一带湿地,这块湿地非常珍贵,我们希望能推动这里建设成为保护区域,让更多候鸟在此安心越冬。”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志愿者黄真说。

彩鹳和东方白鹳。刘小鹰 摄

彩鹳和东方白鹳。刘小鹰 摄

记者了解到,东山村湿地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紫水鸡的繁殖地,拥有三百只以上的种群。同时,这一带湿地也在近日迎来了东方白鹳、白鹤、彩鹳、黑脸琵鹭、白琵鹭、白额雁、小天鹅等多种珍稀候鸟,吸引全国各地的生态摄影师、观鸟爱好者前来。

东山村湿地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紫水鸡的繁殖地。黄真 摄

东山村湿地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紫水鸡的繁殖地。黄真 摄

专家介绍,以往白鹤、东方白鹳的越冬地主要是在我国的长江流域,这些年随着种群扩大,有一些也会到广东打卡。“汕尾则是众多候鸟落脚过冬的‘风水宝地’,目前记录鸟类物种258种。”汕尾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该负责人说,长期以来,汕尾市充分发挥林长制和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作用,重力打击危害候鸟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动,加强野外巡查管护,全面清查猎捕工具,强化督导与宣传,多措并举撑起候鸟迁徙“保护伞”,候鸟等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得到有效遏制。

彩鹳在飞行。刘小鹰 摄

彩鹳在飞行。刘小鹰 摄

汕尾市还拟印发出台《关于禁止猎捕候鸟等野生动物的通告》,重点明确当地禁猎(捕)期限、区域、物种和责任主体,加强候鸟等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同时,汕尾也将继续加大商品交易市场、电子商务平台、餐饮等交易、消费场所以及物流、寄递、运输环节的监管,重点紧盯非法猎捕、交易、食用候鸟等各个环节和链条,严厉惩治各类破坏候鸟等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候鸟等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切实保障候鸟迁飞越冬和野生动物物种安全。

■鸟类小知识

白鹤是大型涉禽,略小于丹顶鹤,体长130—140厘米。雌雄同型,全身洁白。头颊裸露呈红色,喙、胫、跗跖和脚红色。飞翔时,初级飞羽黑色,其余羽毛白色。栖息于开阔平原沼泽草地、苔原沼泽和大的湖泊岩边及浅水沼泽地带。目前,全球白鹤仅存4000多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极危物种,在我国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白鹤多次光临广东,先后在汕头、江门、韶关、珠海等地出现过。

白鹤“一家三口”。 刘小鹰 摄

白鹤“一家三口”。 刘小鹰 摄

东方白鹳为冬候鸟,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夏天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内蒙古或日本、朝鲜等地,冬天迁徙到华东、华南区域,主要集中在江西鄱阳湖、江苏扬州等地。东方白鹳是大型涉禽,为鹳形目鹳科鸟类,雄鸟体长约119—128厘米,雌鸟体长约111—121厘米。我省首次观测到东方白鹳是在20世纪90年代,曾在珠海有记录。近年来,东方白鹳陆续光顾我省部分地区,包括广州、深圳、汕头、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汕尾、湛江等地,一般以零星个体形式出现,偶尔也有群体。

彩鹳是湿地水鸟,作为夏候鸟在我国历史上分布较为广泛,特别是长江以南地区,每到夏季,广东、云南等地会有不少彩鹳到湿地集群觅食、繁殖。由于各种原因,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彩鹳在中国境内少有记录,因此被推测在国内已绝灭。但2008年在贵州再次发现。近年来,广东汕头、惠州、湛江、东莞、陆丰、海丰等地也零星记录到了彩鹳的身影。

南方+记者 邵一弘

通讯员 林荫

编辑 钟烜新 陈梅玉
校对 胡柔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