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峰:大力实施东区“重点项目落地年”,强化金融、总部集聚|中山两会

南方+ 记者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中山设立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其中,广东中山岐江新城经济开发区用地面积达501.60公顷,分三个片区。

岐江新城核心区域在东区街道,2024年东区将如何把握省级经开区设立的利好,实现进一步高质量发展?2月3日,中山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中山市人大代表、东区街道党工委书记周俊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的一年,东区将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坚持产业升级和城市更新“两手抓”;同时,大力实施“重点项目落地年”,力争今年一季度3个重点项目落地动工。

东区街道党工委书记周俊峰。  南方+ 曾艳春 拍摄

锚定“强中心”目标,强化提升金融、总部集聚

2024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岐江新城锚定“强中心”目标,大力发展金融商贸、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建设数字经济示范区、总部经济集聚区。

对此,周俊峰表示,在产业升级上,东区将把握设立广东中山岐江新城经济开发区的契机,聚焦建设数字经济示范区、总部经济集聚区,做好存量和增量两篇文章,积极抢抓新赛道,培育新动能。

一方面按照“强中心”的部署在岐江新城上发力。岐江新城核心区域在东区,发挥东区金融集聚度占比全市70%这个优势,做好传统金融产业的集聚提升。另一方面积极开拓,打造基金集聚的新领域,让更多的金融要素能够在岐江新城集聚落地。

具体包括,促进银行等传统金融行业发展,谋划引进私募基金等金融新业态;推动法律、会计、审计、咨询、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集聚发展,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支持本土建筑业总部发展,多途径拓展业务,推动企业向更大规模、更强实力发展;盘活辖区楼宇资源,谋划打造专业楼宇、特色楼宇。

此外,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引进一批优质数字项目,搭建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中软鸿联(中山)数字赋能标杆平台,优化发展智能制造云展厅,形成更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诊断和改造案例,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效率、设计能力、产品科技含量、品牌影响力。全力打造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引进更多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加快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

周俊峰表示,东区也是全市总部经济集聚度最高的区域,接下来将建立一片新的楼宇来承接更多的总部落户东区。打造创新总部在深圳,制造业总部在镇街,运营总部在东区的新模式,来推动更多的总部在岐江新城集聚。

提振扩大消费,引进零售头部企业落户

连续19年,东区的服务业增加值都在全市各镇街中排名第一。对此,周俊峰表示,服务业是东区的传统强项,东区将持续提振和扩大消费,打造更优质更多元化的消费场景。

周俊峰表示,将发挥阿里云(中山)数字经济产业园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融合发展。提质扩容阿里巴巴本地生活中山即时电商平台,深度链接本地供给与消费,逐步形成地产地销内循环。依托东区供应链平台,稳步培育提升大宗商品贸易产业。加快宝马领创旗舰店、“猪肉婆”等项目建设,扩大优质消费供给。大力引进零售头部企业落户,以新零售拉动新消费。推动大型文旅项目落地,打造消费新场景、新热点。持续办好粤港澳(中山)美食嘉年华活动,积极谋划系列促消费活动,多方联动带旺消费市场。

提升城市品质,启动30个老旧小区改造

“东区还将紧抓城市更新不放松,在城市品质提升上发力,作为主城区我们责无旁贷。”周俊峰称,按照今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提升城市品质、推进城市更新的部署,东区将把城市更新作为“一把手工程”加快工作步伐,着力打造健康宜居的高品质城市。

在城市品质提升方面,打好“工改”攻坚战,推动九亩湾“工改工”项目建设,打造都市型产业园区标杆,加快其他点状“工改”项目落地动工;打好“治水”攻坚战,坚持科学治水、源头治水、系统治水,推进小区排水管网改造、水污染源头治理工程,分批分段实施暗涵治理,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打好乡村振兴主动战,加快美丽圩镇建设,推动起湾、桥岗、花苑等社区高质量、高标准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示范村,推进“四小园”创建工作,持续提升经联社村容村貌。

在城市更新推进方面,分类实施全面改造和微改造,有序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重点街区等改造升级。探索更新改造新模式,以沙岗片区为试点,统筹推进各重点片区城市更新工作。同时,以“绣花”功夫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启动30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提升街区整体风貌。此外,还将积极配合岐江新城重大产业平台建设,统筹抓好片区内项目落地、土地整备、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点击进入专题>>>聚焦2024年中山两会

【撰文】伍杰 曾艳春

【摄影】曾艳春

编辑 钟东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