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一场中山“光BA”篮球赛累计转播量超400万,将中山光电产业带“出圈”。2024年中山两会上,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中山要重点布局建设光电产业基地,做精做细光电产业链条,打造‘湾区光谷’。”
湾区光谷,是个什么谷?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山,一个产业新故事已经开篇:深中通道即将通车,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在此背景下,中山正奋力打造“湾区光谷”,牵引千亿产业集群,书写大湾区光电光学产业协同发展新局面。
从模仿到创新,“链”向光电最前沿
刚刚过去的2023年,中山光电光学产业大事不断,一次次刷新外界对“湾区光谷”的认知:
高端产业论坛落地——首届大珩光电产业论坛暨2023首届光电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在中山举办,构建起湾区以及全球光电领域人才、项目、企业交流融合平台,进一步打响中山“湾区光谷”的名号。
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提速——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13个科研实验室建成启用,孵化出12家高科技企业。光机电产学研基地项目宿舍楼提前5个月迎来主体结构封顶,宿舍楼2024年3月启用后,可满足1000名硕博人才的入住需求。
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新校区建设效果图。
光电产业项目纷至沓来——火炬民众经开公司光电科技园项目动工;中山诚亿平板显示器件自动化设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实现了“当年拿地、当年动工、当年封顶”……
扎实的产业基础,是中山打造“湾区光谷”的最大底气。作为老牌国家级高新区,中山火炬开发区集聚了联合光电、通宇通讯、舜宇光学等超百家国内知名的优质光电信息企业,先后获批“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光电产业)基地”和“中山成像与光电子创新型产业集群”,搭建了多层次、全链条、广覆盖的光电信息产业育成体系。
中山市光电产业协会秘书长黄纯根认为,中山拥有众多精密光学加工和先进光学制造类企业,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上游。不可忽视的是,光学光电下游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涉及AR、VR、生物医疗、光学仪器、光通信、激光等领域,从延链、补链、强链的角度来看,中山应加大在应用市场上的布局。
黄纯根建议,火炬开发区能依托行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整合创新资源,打造相关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市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推动光电产业实现从“模仿克隆”到“自创发展”的新阶段,为中山光电产业未来10年的创新驱动与产业转型升级打下基础。
中山联合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联合光电”)董事长龚俊强表示,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智能网联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新兴技术与光电产业密切相关,协同发展,深度融合,将为光电光学行业发展创造“新蓝海”出口,未来的光电行业持续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和潜力。
联合光电是以“安防镜头”起家的行业隐形冠军,在全球高倍高清变焦安防镜头细分市场的占有率超85%。为抓住产业新风口,联合光电正筹备成立中山先进光学研究院,组建中山超精密模具加工中心,打造中山医疗类光学仪器设备制造基地,推动产品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政产学研”深融合,再造产业新载体
深中通道通车之年,“湾区光谷”如何借助深中产业融合发展的机遇迎来新的腾飞?
《中山市推动光电光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中山市光电光学产业规模与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湾区光谷”建设成效初显。
按照规划,中山将整合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西湾光研院等一批科研院校、创新项目资源,以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二期8万多平方米产业大楼项目为物业载体,打造“湾区光谷起步区”品牌,通过“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完善中山光学光电全链条产业生态。
张企集团副总经理李军威介绍,当前,张企集团拟在中山港街道窈窕村规划代建占地86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 “中山火炬光电成像与新型显示特色产业园”。园区将重点招引新型光学材料、光学元器件、镜头/片高端制造、模组设计与制造、VR/AR显示设备、Micro LED显示屏、激光投影设备等一批成像与新型显示方向的企业,打造成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光电成像与新型显示光电产业特色园区。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火炬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火炬开发区将通过大招商、大平台大力招引光学感知、新型显示及激光装置等重点发展领域的“龙头”“链主”及关键配套企业。同时,培育一批高新技术、科技型中小型、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优质光电光学企业,形成“顶天立地”产业生态。
未来,火炬开发区将围绕“湾区光谷”起步区战略定位,以留创园二期和光机电产学研基地两个头部科创平台为中心,以打造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人才链“多链融合”为重点,推动中山光电光学产业高质量发展。
点击进入专题>>>聚焦2024年中山两会
【统筹】何伟楠
【采写】南方+记者 杨慧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