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摆酒席,副镇长带人往食物中撒盐?当地通报→

广东普法
+订阅

近日

贵州毕节一户人家办酒席

被戴着工牌的工作人员

往食物中撒盐

有网友质疑

这是在浪费粮食

1月31日,贵州毕节威宁县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关于我县小海镇工作人员劝阻村民办“剃头酒”工作方法不当的情况通报》。以下为通报全文:

1月30日,我县小海镇某饭店有村民为其孩子举办“剃头酒”。闻讯后,小海镇副镇长赵某带领镇村相关工作人员前往劝阻,过程中沟通不畅,发生往食物中撒盐等不当行为。小海镇党委政府对此事高度重视,已对相关人员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并要求作出深刻检讨。相关人员已于31日向村民致歉,并获得谅解。

下一步,我县将切实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同时,督促各级各部门严格依法依规履行职责,坚决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据了解,当地已连续多年发布通知,要求坚决抵制巧立名目、借机敛财的酒席,如搬家、剃长毛、迁坟、垒坟、出院等。

网友热议

有网友认为

整治没问题

但不能浪费粮食

有网友表示

除了致歉,还应该赔偿

有网友提出疑问

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案?

不少网友提供了自己的想法

“把工作做在事情发生之前”

酒席宴请本是为了庆贺祝福,实际上却成了人情攀比,甚至是变相敛财,增加了民众的经济负担,也容易造成铺张浪费。正因如此,很多地方都发布过相关倡议,号召民众自觉抵制人情攀比、跟风宴请。

但该不该革除陋习和如何革除陋习,是两码事。移风易俗也得讲究手段和方法,不该用力过猛。

治理滥办酒席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避免铺张浪费,往食物中撒盐,恰恰是在加剧浪费。对酒席操办者而言,也未必会起到警示效果,反而可能激化矛盾,制造冲突。

这些乡村习俗,往往是多年演变的结果。想要一下子纠正当然不现实,破除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需要的是耐心引导。即使要介入干预,也应该在酒席开摆之前,而不是在饭菜做好后往食物中撒盐,这是政策推进该有的人情味,更是社会治理应有的克制。说到底,需要纠正的不仅是陈规陋习,还有对陈规陋习简单粗暴治理的权力冲动。如果工作手段本身是不文明的,又该如何让民众去配合治理,打造文明新风尚呢?

所以,用文明的手段来推动文明风气的养成,类似滥办酒席的陋习,才能尽快得到有效纠正。

文章来源:广东普法综合整理,主要内容源自威宁县人民政府网站、澎湃新闻、文明江西

对此,你怎么看?

评论区聊聊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