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树变一片林,客观题变主观题……2月2日,肇庆市高要区在小湘镇大塘村举办“绿美高要 肉桂飘香”乡村绿化暨“我为家乡种棵树”全民行动,50多位党员干群亲手种下50多棵肉桂树,让返乡过年的父老乡亲看到家乡的发展变化,推动“绿美”生态建设与“百千万工程”有机融合。
“绿美高要 肉桂飘香”乡村绿化暨“我为家乡种棵树”全民行动现场。赖家乐 摄
种下一棵树,长成一片林
植树现场,阵阵肉桂香。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大家分工协作,挥锹铲土、放苗扶正、提水浇灌,亲手种下260棵肉桂树,它们迎风挺立、舒展身姿,形成高要“先锋林”。小湘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说道:“这片肉桂林与大塘村新建成的口袋公园交相辉映,春节返乡的村民逛公园的时候,可以顺便看看这片肉桂林。”
为何选择种植肉桂树?高要区委主要负责人介绍,高要肉桂不仅是当地特色的农副产品,也是一种乡村喜爱种植的绿化植物,全区种植面积70多万亩,产品年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总量的50%以上,远销欧美、中东、非洲、印度及东南亚等地区,希望通过推广肉桂树本地树种活化利用、就地取材、迁回种活,探索形成“乡村绿化高要模式”,为“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奠定基础。
小湘镇航拍图。赖家乐 摄
活动当天,不止小湘镇播种新绿,河台镇、水南镇、禄步镇共17个镇街,分别在各自辖区的村头巷尾种下肉桂、桃花、黄花风铃等5936棵树。高要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表示,近期全区还开展了“美丽肇庆·美好家园”大清洁活动,各村危破房部分得以清除,房前屋后也变得干净了,村道池塘也有人定期打扫,村容村貌有了进一步提升。
以前作答“客观题”,现在应对“主观题”
“高要肉桂还能做什么”成了高要区农业系统讨论最热的话题之一。
最近,小湘镇的高桂鸭全产业链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安装梁柱棚顶,现场建设氛围如火如荼。未来,这片区域将建成约2100座肉鸭养殖棚舍、预制菜生产车间、肉鸭自动屠宰组合车间、饲料加工车间和羽绒加工车间。
过去,单纯种植高要肉桂可以为一家老小带来温饱;如今,高要区通过创新探索,打造“高桂”系列品牌,拓宽高要肉桂销路同时还提升了农产品价值。这道谋求生存的“客观题”变成了应对当下市场需求的“主观题”。
如何答好这道“主观题”?立足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美学价值观,推动农业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成为破题口。
高要获得“中国肉桂名县”称号,将与中国经济林协会携手推进产业化发展和产品延伸应用。陈彦成 摄
高要肉桂不仅可以做成桂皮、桂油、肉桂醛、苯甲醛等加工品,还可以利用独特的香气做成肉桂美食。去年以来,高要区基于高要肉桂与罗氏沼虾产品特性与产业基础,创新探索全新品牌“高桂虾”,体色鲜亮、肉质紧致、口感清新、富有弹性的效果令人眼前一亮。随后,高桂酒、高桂茶、高桂咖啡、高桂胸针等系列产品陆续推出,多种多样的产品需求为高要肉桂产业化发展和肉桂产品延伸应用带来广阔的空间。
据高要区农业农村局透露,未来高要区有意与德庆县、广宁县等肉桂种植大县,联手打造龙头引领、效益显著、带动力强的肉桂产业集群,以此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增收。
【撰文】王焌鑫
【通讯员】刘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