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语:
东莞进入2024年“两会时间”,来自东莞市律师行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职尽责显担当,传递为民好声音。南方+东莞法治频道推出栏目,关注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法治进步发出东莞律师好声音。
2月1日下午,在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人大代表票选确定产生东莞市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其中,“规范(村)社区停车管理,加强车位建设供给”列入其中。
今年东莞两会,市政协委员、民盟东莞市委会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熊华提交了《关于规范路边停车位服务管理的建议》,切中了民生热点,从律师的专业角度给出了建议。
熊华说:“受道路条件、建成区域和城市配套停车位的限制,加之机动车数量的迅速增加,出行拥堵和停车难成了出行人员的烦恼,也是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停车和道路拥堵的问题,合理分配车位、道路等交通资源,缓解交通压力,东莞市政府推行路边划线停车收费的措施。”
熊华表示,实施路边划线停车后,相关路段违停和随意占道的车辆少了,“停车难”问题得到缓解,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群众停车消费逛街。但随之而来的,路边划线停车位存在的问题也引起了市民诟病。
目前,东莞通过划定路边区域路段实施不同区域、不同时段政府定价,进行不同标准收费。其中,对繁忙时段重点区域设定较高的收费单价,并且未设定单日最高限价。
“既然收费了,就得有人管理,得把服务做好,但平时并不见有人在路边停车位附近维持秩序。”熊华说。
熊华认为,路边划线停车位本是公共空间,占据城市公共道路资源,属于非盈利性收费项目,理应服务公益,通过涨价收费来倒逼“短停快走”已背离公益本质,更不能一收费了之,不管不顾。
■建议:
一、“便民”,路边划线停车位应回归公益本质,停车收费应当回归便民利民初衷。路边停车收费为非盈利性项目,对路边停车位实行高价收费不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甚至仍可能会导致车主因为高价不停放在停车位内,而停放在停车位外,反而导致了占道及交通拥挤,失去了划线停车的本意。
二、“衡价”,对于路边划线停车位的收费应当比照同地段周边小区、商圈配套停车场相同时段的收费标准,实行等同收费或略低的收费标准,直至实现有位停、有车停,不增加人民负担。
三、“服务”,坚持“谁收费谁服务”,把服务做好。路边划线停车既已收费,就应对路边停车进行合理管理,维持停车秩序,实现收费管理与民生服务的对等平衡;对“僵尸车”和利用非机动车等物件随意占用车位的商家应该要管理到位,不能成为个别人的固定停车场。
四、“补贴”,路边公共道路停车设施如无法实现收支平衡的,可建议对其实行财政补贴。对于路边停车位的收支管理和使用情况应当主动公开,收费专款专用,对于收取的停车位费用应当专用于道路或停车场建设。
【文字/摄影】南方+记者 何建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