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服务基层行”是持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改善服务质量,增强基层整体实力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四会市中医院医共体总医院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要求,以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为抓手,多措并举,通过在5家分院开设治未病服务点、联合门诊和联合病房等一系列措施,打造一体化中医诊疗服务,着力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持续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成效明显。
下茆分院(下茆镇卫生院)是四会市中医院医共体5家基层分院之一,自2022年开始多维度发力,改善医疗环境,完善医疗设备设施配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建中医馆和中医阁,重点打造中医康复科,开辟独具特色的中药科普园,全方位提升医疗服务能力。2023年主要医疗数量指标增长率均达到两位数,中医药特色服务数量稳步增长,整体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为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坚实保障。
一、改善医疗环境
下茆分院通过新建综合楼,对旧区域进行翻新改造,以不同形式的活化利用,通过改建AA级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优化科室布局等美化、亮化措施,实现了“旧楼穿新衣”“焕发新活力”的环境建设目标。改造后的院区更加人性化、整洁化,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便捷、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
▲下茆分院综合楼
▲下茆分院AA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登记室
▲下茆分院AA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留观室
▲下茆分院门诊输液大厅
▲下茆分院候诊大厅
二、完善医疗设备设施配置,满足患者诊疗需求
下茆分院购置心电图、心电监护、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18导联远程心电系统等医疗设备,为临床诊疗提供强有力支撑;利用医共体总院的心电、影像诊断平台,实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共享”的信息化远程诊断模式,让信息多跑路,病人少跑路,为患者就医提供极大方便。
▲18导联远程心电系统、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三、打造一体化中医诊疗服务
四会市中医院医共体总院以下茆分院治未病服务点为纽带,充分发挥中医馆、中医阁功能效应,选派中医类别专家组成强有力的帮扶团队,到下茆分院开展“传、帮、带、教”工作,每周定期到联合门诊坐诊、教学、培训等,提升下茆分院医务人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和中医特色技术服务能力,着力打造一体化中医诊疗服务。2023年中医非药物治疗1686人次,开具中药饮片1664人次、中成药23398人次。
▲中医院医共体总医院帮扶专家到联合门诊坐诊
2023年初,为助力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下茆分院在综合楼二楼改建中医馆,不仅有康复理疗室,还配备了中医诊室、煎药室、中药房等。
▲下茆分院中医馆
▲中医馆配套康复治疗室、中药房等功能区,并设置了多个中医药宣传阵地,提升院内中医文化氛围
在石罗村卫生站改建中医门诊,开展中医药服务和针灸、推拿、拔罐、火龙罐、穴位贴敷等多项中医特色适宜技术。2023年共诊疗病人324人次。
▲石罗村卫生站中医门诊
此外,为让群众更加了解中医药知识,下茆分院开辟了中药科普园,园内种植藿香、五指毛桃、鱼腥草等常见的中药品种,并借助科普标签,通过扫码展示一些常见的中药及其功效,集观赏性的同时,还营造了中医药文化氛围,为分院增添了一道靓丽景观。
▲中草药种植科普园
四、让优质医疗资源“沉”到百姓家门口
在医共体总医院的统筹下,总医院专家与下茆分院的公卫医师上下联动,以家庭医生签约为突破口,积极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辖区内居民免费提供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和传染病防控等基础性公共卫生服务,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四类慢病”患者实行“红、橙、黄”3色管理,推进慢性病“防、治、管”一体化管理。
▲医共体总医院专家到下茆分院开展慢病管理指导
此外,东城、新江、石狗、黄田四家分院也在医共体总医院的引领和帮扶下,通过强化学科建设,提升软硬件实力,引导全专融合发展与医卫服务流程规范化管理,逐步实现与总院医疗质量的同质化,真正让优质医疗资源“沉”到百姓家门口,更好地满足基层患者的健康需求。
接下来,
四会市中医院医共体总医院
将进一步完善细化工作措施,
高位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持续提高医共体各基层分院
医疗技术水平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为建设健康肇庆、健康四会贡献中医药力量。
四会市融媒体中心 新媒体部
来源丨四会市卫健局 通讯员丨梁杰
编辑丨陈丽莹
责编丨卢 静
主编丨张 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