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两会声音|罗梓少:建议试点发展共享电动自行车

南方+ 记者

“电动自行车便捷、智能,从便利市民中短途出行和城市交通科学管理来看,如何有效利用是一个待解的课题。”东莞两会期间,政协委员罗梓少认为,东莞可在部分区域试行招标引进及运营更加便于集中科学管理的共享电动自行车,便利市民出行。

2022年1月1日起,东莞市启动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工作。全市通过推广带牌销售、推出回收置换服务等加快淘汰超标车,但鉴于上牌后用户的车辆仍能篡改车速、更换电池等,及电子车牌因成本高等原因在国内推广有限,预计后续非标车辆的管理仍是监管难点。

数据显示,东莞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近700万辆。在使用符合新国标的已上牌电动自行车,成为东莞市民合法权益的背景下,要使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不会超出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容量,或需另辟蹊径。同时,电动自行车增长迅猛,停放问题日益凸显,造成安全隐患。

罗梓少建议,东莞在推动可持续“软硬兼施”加快东莞超标车置换进度以及对违规电动自行车加强整治的同时,可在部分区域试行招标引进及运营更加便于集中科学管理的共享电动自行车。通过发展共享电动自行车,可构建城市公共交通及共享自行车等多元化城市交通出行体系,有序推进绿色慢行交通发展,也有助加快淘汰超标电动自行车。

她建议,通过精准引导共享电动自行车发展,实现对家用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有效控制。安徽合肥、云南昆明等城市的数据显示,因共享电动自行车的出现,家用电动自行车数量呈逐渐下降趋势。针对共享电动自行车构建总量管控、动态额度、定期考核的管理模式,以及保持多维度多层级的适宜规模调研和评估,有利于加快淘汰非标车及减缓家用电动自行车数量增长步伐。东莞应主动学习其他城市共享电动自行车管理经验,及时结合东莞实际进一步推出相关法律法规及配套措施。

南方+记者 欧雅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李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