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城区助力青年发展,让城市和青年“同频共振”

南方+ 记者

青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

这里有海陆丰红色星火燎原下的热血青春,有山海湖城绿意盎然里的勃勃生机,有渔歌正字戏熏染下的特色诗意……

作为全国青年发展型试点县域,近年来,汕尾市城区多措并举,筑巢引凤,搭建青年成长、发展平台,成为人才价值点燃、砥砺奋进的新沃土。

赓续红色血脉 为青年人才“铸魂”

“历经磨难,初心不改。在深山中倾听,于花甲年重启。你,如同你的作品,无声无息,但蕴含巨大的威力……”每每念及这段词,魏秀琳总是热泪盈眶。魏秀琳是汕尾城区的一名红色讲解员,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的故事她讲过很多次了。“我始终觉得,红色人物对于青年的意义非常深远,不仅是听他们的故事,更多是为青年的思想铸魂”。

在城区,如魏秀琳一样,在红色血脉养分中孜孜成长的青年如雨后春笋。今年以来,城区开展“赓续红色血脉·守护无毒青春”青少年研学活动,百余名青少年在禁毒教育基地和海陆丰中心县委旧址沁园的参观学习中涤荡灵魂。

由新港街道团工委联合汕尾中学开展的“传承红色基因”活动,聚焦学生群体赓续红色基因,增强青少年爱国情怀;香洲街道团工委开展的“传承红色基因”讲座场场爆满,让基层团干部和团员青年为党和人民奋斗的决心更足、意志更坚。

“寻根红色汕尾 助力百千万工程”视频拍摄大赛则致力于弘扬红色革命文化,面向在校大学生群体,用讲述红色故事、人物访谈等丰富形式,为青年厚植敢拼搏、勇奋斗的文化基因。

发挥蓝绿优势 为青年人才“筑巢”

绵延400公里长的海岸线,风光旖旎的金町湾,碧波荡漾,轻抚着古老又年轻的汕尾城区,山海湖城浑然一体。

去年“5·20”期间,金町湾一场“青春有约·缘定城区”青年人才联谊交友会活动暨户外露营主题音乐节火遍全城,来自城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100位年轻干部和青年人才相聚一堂,共会佳期。

在城区这片时代的蓝海之下,城区着力做好引才规划,不满足于“引进来”,更是将“留得住”作为更高目标。

近年来,城区坚持把青年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驱动引擎,聚焦人才招引、就业创业、社会融入、文化需求等环节,出台了“红海扬帆人才计划”“人才房票”等一系列政策,开展了青年联谊、专场晚会等人才活动,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青年创造活力不断迸发。

与此同时,城区还广泛搭建人才实习实践、创新创业的平台,深化科研项目“揭榜挂帅”机制,探索“科研项目+人才团队”引才模式,推动校企科研合作精准对接,筑巢引凤。

城区绿美生态建设大步向前,其中常见青年志愿者的身影。在“绿美城区 志愿先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中,各中学(中职)团组织积极行动,为汕尾植绿护绿。

在人工沙滩环境整治志愿活动中,部分机关单位、志愿者协会组织青年干部和青年志愿者积极行动,一俯一仰间传达绿美文明理念,唤起群众的环保意识。

蓝海广,绿意浓。这片蓝绿之地宝藏丰富,城区着力筑巢引凤,以真诚换来凤栖梧。

传承特色文化 为青年人才“搭台”

文戏和武戏轮番上阵,正字戏魅力十足,渔歌婉转动人,妈祖庙古色古香,汕尾文化大放异彩。文以化人,带动的不仅是气质举止,更是精神风貌。

在城区凤山妈祖广场,“天生一对·书缘专场”火热非凡,活动结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设置了“纵古寻今”“挥翰祈愿”“决战山巅”等多个有趣的游戏互动环节,让青年人以文会友。

“港澳青年看祖国”红色寻根之旅则以环岛骑行方式,不仅让汕尾和港澳青年一路上领略了本地风光,体验了多样的汕尾文化,还有助于增强青年爱国爱家意识。

在城区青少年传承非遗文化研学基地(山海影剧院),青少年们不仅感受到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捷胜泥塑的魅力,还了解了汕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400多年历史的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800多年历史的“滚地金龙”,300多年历史的“独角麒麟舞”,“皮影戏”“甲子英歌舞”、陆河高景……青少年们被丰富多彩的汕尾文化深深吸引。

2023年初,一场“以青春之我,创青年之城”青年人才专场晚会精彩绽放。本土青年通过声乐、舞蹈、器乐、戏剧、曲艺等文艺表演,展现城区青年人才风貌和青年城市魅力。

未来,城区将深入开展招才引智“九大行动”,精准绘制“产业图谱”和“人才地图”,匹配形成“引才图谱”,为城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南方+记者 彭骏

编辑 李恺莉
校对 梁飞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