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报道|湛江:以诚信“软实力”筑牢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南方+ 记者

信用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软实力”。日前,记者从湛江市发展和改革局获悉,在2023年12月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最新排名中,湛江市综合信用指数为87.89,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73名,再创新高。

其中,湛江市参与县级市排名的吴川市、廉江市、雷州市2023年12月在全国383个县级市里排名分别为60、79、103名,较上月分别提高了58、38、22名,在全省参与排名的20个县级市里分列前三名。

健全信用体系,夯实信用建设基础

去年,湛江市政府印发了《2023年湛江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从持续完善社会信用基础建设、优化信用基础设施建设等9个方面提出56项任务措施及分工。方案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整体布局、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信用建设。

在数字政府框架下,湛江市不断迭代优化“信用湛江”平台,强化平台数据治理能力,加快形成全市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应用管理体系。据悉,2023年10月,湛江市发展和改革局印发了《湛江市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以“信用湛江”平台为载体,推进多类信用信息的归集。截至2023年末,该平台已从434个部门归集湛江市52万多家社会主体信用信息4326多万条。

在信用监管方面,湛江市已有34个部门共46个行业领域,应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开展行业领域分级分类监管。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政务服务事项中,湛江市全面应用公共信用信息报告。湛江市发展和改革局广泛组织开展信用承诺推广应用,全市已归集127.65万余条信用承诺信息。

治理失信行为,湛江市全面核实并治理“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联合各市直部门及县(市、区),依托开展约谈、签订信用承诺书、提供行政处罚信用修复服务等手段,持续推动“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台账完整治理。目前,湛江市市场主体高频失信问题明显减少,严重失信名单主体退出比例逐步提升,新增严重失信名单主体数量占比稳步下降,协助企业重塑自身诚信形象的意识和能力,极大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助力企业“无形信用”化为“有形资产”

湛江市积极推动“信用+金融”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涉企信用信息应用价值,搭建了湛江市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以信用大数据为基础,整合多项信用信息资源,对接银行、担保等各类金融机构,创新各类金融服务和产品,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线上金融服务。

该平台大幅提高金融供给水平,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有效缓解金融机构在开展小微信贷业务中遇到的各类难题,让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让企业“贷到款、好贷款”。

截至2023年末,在湛江市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注册的企业数9.8万家,入驻金融机构23家,共112款金融产品发布,通过平台累计授信16955.48万元,其中信用贷款3284.48万元。

强化市县联动,推动县级排名提升

在2023年12月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最新排名中,吴川市、廉江市、雷州市在全省参与排名的20个县级市里分列前三名,表现亮眼。

其中,吴川市城市信用状况监测从2023年6月在全国383个县级市中排第291名跃升到全国60名、全省排第1名,全国城市信用预警监测三级指标共33项,吴川市有24项指标得分排全国第一。吴川市高位推动,将具体任务落实到各单位,组织各单位做好建立行业信用管理制度、信用数据归集、开展信用监管等工作,确保了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廉江市则实现从2023年5月份的279位上升至12月的79位,半年内前进200位。据了解,廉江市相关职能部门转发国家出台的相关信用政策文件,从制度上保障社会信用建设的推进。同时,廉江市完善信用监管机制建设,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事项中,全面应用公共信用信息报告。

雷州市2023年12月综合信用指数得分85.48分,跃升至383个全国县级市中的第103位,较2023年6月提升203个位次,其多次召开“双公示”暨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工作推进会,并创新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全面提升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定12个领域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方案,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新型监管机制。推行重点行业领域信用报告的应用,建立采购、市场准入、行政审批等5个领域信用报告应用机制,落实各项信用惠企惠民服务。

南方+记者 陈思亮

通讯员 肖春伟

编辑 林日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