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补土 | 益智仁不“益智”,暖脾胃、化寒湿才是正确打开方式

广东省中医院
+订阅

脾胃好,百病少;好脾胃,食疗养。自然的产物是最适合脾胃的“补品”,草木虫鱼,瓜果菜蔬,无分贵贱,皆可成为有益于脾胃的“本草”。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活学活用,当自己的“调养师”。

医学指导: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卢传坚教授

“得益”于这个特别的名字,作为传统药材的益智仁也有不少趣闻。以往有些人望文生义,觉得既然叫益智仁,应该能够提高智力,把它当成一个秘方喂给孩子吃,结果闹出了不少笑话。

实际上,益智仁的名字来源大有底蕴,有两种说法:一是说益智仁可以用于预测当年稻谷的收成情况,故古人尊称它为“智者”。据说益智仁的花穗结果时常分为上、中、下三簇,古人通过观察三簇果实的饱满与否,以预测当年早、中、晚稻是否可以获得丰收。另一种说法则认为,益智仁性温入脾经,“脾主智”,因此“益智”真正的含义其实是“有益于脾胃”。

寒雨最宜

益智仁主产于南方尤其是海南一带,是“四大南药”之一。古籍中说它“味辛、性温”,有暖脾胃、散胃寒、温中收摄的作用。尤其在冬季冷雨连绵的天气里,用暖暖辣辣的益智仁当调味料,炖鸡汤或是煮粥,不仅开胃,还能散寒湿。

在冷天里出现夜里容易流口水,或是夜尿偏多的情况,都可以用上它。古籍里说“夜多小便者,取二十四枚(益智仁),碎,入盐同煎服,有奇验”,意思是用益智仁煮一碗淡盐水,喝了能够减少夜尿。

暖脾温肾

冬天里,频繁起夜确实很痛苦,不得不离开暖烘烘的被窝,一不小心还容易着凉。有些人夜尿特别多,尤其是老年人,即使睡前刻意减少喝水,夜里还是不得不起来两三次。

这和脾肾中的阳气不足有关:中医说“肾主水”“主司二便”,而脾胃也有调控水液的功能,这两者共同构成了人体里“拦水的堤坝”。如果脾肾阳虚,就像堤坝建得不够坚固致密,会有“漏水”或是“拦不住水”的情况发生,表现为夜尿多、易流口水、易腹泻等。而益智仁不仅暖脾胃,还有温肾收摄的功效,能温化水液,减轻人体下部的“负担”,自然也就减少了水液的“下渗”和“外漏”。

此外,益智仁对于因寒湿而导致的胃胀呕吐也有作用,冬天里容易消化不良的人,炖肉时不妨加点它,对脾胃更友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