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河源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举行,市人大代表和列席人员书面审查河源市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当晚,计划预算委员会会议召开,计划预算委员会成员审查河源市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
河源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现场。
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反映地方政府财力。2023年,河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2.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35.5亿元。2024年,预计河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3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7.31亿元。
“预算草案收支平衡,总体上可行。”河源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计划预算委员会主任委员骆超认为,收入预算目标安排积极稳妥,综合考虑财政收支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和政策要求等,体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工作总基调;支出安排符合国家政策要求、河源市委“138”具体安排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体现“有保有压、突出重点”的总体要求和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基本原则。
计划预算委员会会议现场。
预计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3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7.31亿元
“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河源市财政局局长何远航表示,2024年预算编制按照“有保有压有调整”的思路,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从严从紧审核支出预算,全力统筹保障好重大战略任务,做到收支合理、重点突出。
2024年预算草案报告显示:预计河源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53.23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74.35亿元,同比增长2%,包括税收收入44.60亿元,同比增长16.9%;非税收入29.75亿元,同比下降14.3%。2024年,河源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安排约453.17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约 417.31亿元,同比增长24.4%。
就市本级而言,2024年汇总市直、江东新区和河源国家高新区3个预算单位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58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市直约17.02亿元,同比增长3.0%;江东新区3.74亿元,同比增长6.0%;河源国家高新区3.82亿元,同比增长5%。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安排128.23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3.85亿元,同比增长46.1%,包括市直72.25亿元,同比增长43.1%;江东新区13.22亿元,同比增长47.0%;河源国家高新区8.38亿元,同比增长75.9%。
集中财力保障实施“百千万工程”、制造业当家、绿美河源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
河源将如何继续管好用好“钱袋子”?
2024年,河源将狠抓开源增收,夯实财力基础;持续优化结构,保障重点支出;积极应对风险,保障财力平稳运行;兜牢基本民生,持续增进群众福祉;加强统筹协调,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巩固乡村振兴成果,加快推进农业强市建设;落实税费政策,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例,河源将对高企倍增计划和树标提质行动、鹏城实验室河源节点建设、现代农业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提供有力财政保障,对接省财政实施粤东西北地区省实验室同步投入和珠三角省实验室奖补。对接省财政新一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支持河源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
此外,河源将继续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落实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资金,围绕“五大产业”“七大行动”,重点在基础设施投入、重大项目引进、标准厂房建设、技术改造等方面做好财政服务。
“继续发挥粤和产业投资基金效益,通过基金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资河源重大、优质项目,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做大专项资金规模。”何远航提及,河源将继续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探索基础设施市场化投融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政、交通、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补短板项目建设。
计划预算委员会会议现场,骆超表示,计划预算委员会建议2024年优化支出重点和结构,优先保障预算内刚性支出,集中财力保障实施“百千万工程”、制造业当家、绿美河源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推动涉农资金使用由分散到集中、由低效到高效转变
巩固乡村振兴成果,加快农业强市建设方面,河源今年将继续落实好省财政关于老区苏区、民族地区、北部生态发展区的财政政策,把政策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助力;加大资金投入,落实提高市县(区)土地出让收入用于乡村振兴比例,推动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种质资源库落户,持续推动灯塔盆地建设国内一流现代农业园区;统筹涉农资金,推动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指导督促县(区)开展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工作,促进涉农资金使用由分散到集中、由低效到高效转变。
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方面,2024年,河源将全面落实和兑现税费支持政策和其他产业扶持资金,加强相关直达资金管理,确保惠企稳企直达资金及时让企业受益;强化财政金融政策协同,落实“政采贷”、市中小企业融资专项资金、联合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等政策,精准实施惠企补贴。
兜牢基本民生需久久为功。一方面,河源将集中资源财力落实好基础教育主体责任,落实“双减”、教育公平、义务教育等财政保障政策,着力解决“上学难”问题。另一方面,支持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河源,提升医疗卫生水平,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着力解决“看病难”问题。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方面,河源将继续支持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打响河源文化品牌。
此外,河源还将完善就业创业扶持及奖补政策,支持“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统筹实施税收减免、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社会保险补贴等措施,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
南方+记者 李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