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慧君
1月31日,佛山市南海区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南海2023年的“成绩单”也随之亮相: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30亿元,增量约占全市35%,多项经济指标更是位列全市五区第一,为佛山体现经济大市担当挑了大梁。
在区一级“成绩单”公布的同时,南海7个镇街的年终“答卷”也在陆续揭晓。南海区区长王勇在佛山市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3年南海7个镇街GDP均突破200亿元。
全员GDP迈过200亿元,这对于南海来说,是一个里程碑时刻,是南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有力印证,也是南海预期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的动力和底气。
佛山市南海区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廖明璨 摄
尽管南海不是所有镇街都已经公布了2023年详细的“成绩单”,但仍可从多个维度来触摸到7个镇街的发展脉搏。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已经对外正式公布了GDP的镇街有狮山镇和里水镇。其中,广东第一大镇狮山继续高位进发,2023年预计实现GDP约1400亿元,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690亿元,蝉联中国镇域高质量发展500强第1位。
里水镇也公布了一份“难中求成、极为不易”的发展答卷:2023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0亿元左右、工业总产值连续七年超千亿,其中2023年超1500亿元、工业企业达8400家。
大沥镇的数据也同样亮眼:2023年GDP达622亿元,限上批发零售营业额排名全市第一,规上工业总产值位居全区前列,工业投资增长88%,技改投资增长55%。
丹灶镇去年多项指标保持高速增长。包括,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86.56亿元,同比增长9%,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3.7%,工业用电同比增长12.68%。2023年GDP突破200亿元。
虽然桂城、西樵和九江3个镇街的“成绩单”还没对外正式公布,但从此前公布的发展数据也可窥见一斑。比如,桂城2022年GDP为781.48亿元;西樵镇在2020年GDP就已经超过200亿元;九江镇在2023年GDP也突破了200亿元。
而早在去年12月初召开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暨深化基层治理现场会上,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就透露,2023年前三季度,南海西部三镇GDP占全区比重比2022年提高0.25个百分点。随着7个镇街GDP突破200亿元成绩公布,南海西部三镇再一次站在了镁光灯下。
7个镇街GDP突破200亿元背后的意义为何如此重要?这要从南海的历史发展与实际情况说起。
南海发展起步早、基础好,区的经济、镇的特色、村的资源都有比较优势,区域综合实力持续位居全国同级前列,6个镇全部跻身全国百强镇前50名,拥有45个“亿元村”、占全市58%。
但南海也一直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七个镇街空间上呈东、中、西分布格局,在经济、税收、人口集聚等方面呈现“东强西弱”现象。
在南海7个镇街当中,千亿大镇狮山固然受瞩目,但对于南海来说,头号工程“百千万工程”就是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体在区一级层面就是要解决东中西部片区及各镇街、村居发展不平衡问题。
南海深知,镇街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也是落实“百千万工程”的“腰部力量”。南海“百千万工程”要抓出实效,不是取决于狮山能冲到多高,而是西部三镇的潜力能被多大挖掘出来。
此次7个镇街GDP均突破200亿元的历史节点,也恰好说明了南海在区域协调发展上找到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南海西部三镇正在形成发展新的动力源。
九江码头资源优势明显。资料图片。
比如,九江去年就发布了《儒林湾总体发展规划》,从而为九江建设南海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制造业当家提供了重要抓手。一年多以来,九江全面实施“东西南北”发展战略:向东,联动顺德龙江共建九龙高端装备及新材料制造产业园;向西,深耕樵九一体化;向南,拥抱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向北,借力龙翔大桥,融入禅桂中心,实现“北兴中通西拓东优南融”镇内规划协调发展,拓展了发展新空间。
西樵则以山水城市环境为底色,“制造业+文商旅”比翼齐飞,提出要再造一个现代化活力新西樵。我们可以看到,西樵一方面在作为佛山西进的桥头堡,紧抓机遇促进区域价值跃升,另一方面,西樵也正努力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加快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丹灶则抢抓佛山实施“北向战略”的机遇,打造“万亩千亿”的湾区新能源产业园,做强“中国氢能产业之都核心区”,推动丹灶智能安全产业乘势而上,依托仙湖实验室科创集聚效应,围绕成果就地转化,在新赛道上奔跑。
西部三镇的崛起对于南海来说意义非凡。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南海区第十四届党代会第三次会议,就反复强调“西部三镇要加速崛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南海来说,GDP200亿元不是西部三镇的目标,而是推进“百千万工程”、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竞跑中的起点。
南海对西部三镇寄予厚望,提出到2025年,西部三镇经济总量占全区比重提升至16%。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不在传统产业,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
位于丹灶的仙湖实验室。林洛峰 摄
当前,南海提出,要加快培育3个新兴千亿产业集群,夯实“两高四新”现代产业发展基础。其中,依托仙湖实验室打造氢能和氢氨融合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借力中国安全应急产业大会,依托国家级智能安全产业园,打造智能安全应急千亿产业集群。而三个集群里面有两个集群都在丹灶。
的确,丹灶正迎来爆发式的发展,曾经家喻户晓的日用小五金之都,已经瞄准“中国氢能产业之都核心区”出发,已聚集氢能企业和机构120多家。
广东“千古情”景区将于春节期间开园。廖明璨 摄
西樵也是备受瞩目,即将在春节开园的广东首个“千古情”景区就是位于西樵听音湖,文旅产业发展“领头羊”的地位可谓呼之欲出。产业重塑对于西樵来说是能否实现“凤凰涅槃”的关键,西樵正通过补强设计、销售等短板,推动纺织产业在百亿基础上倍增,加快建设“樵山康谷”大健康产业园,培育打造第三个百亿产业。
丹灶也提出要抢抓机遇,勇立潮头,瞄准新赛道、塑造新优势,全力打造“中国氢都,科创丹灶”,全力打造龙头企业、氢能企业、院士项目落户湾区的第一选择,全力打造有定力、有实力、有潜力、有魅力、有活力、有战斗力的高质量发展新丹灶。
在九江、西樵、丹灶瞄准新赛道、塑造新优势,实现后发赶超、异军突起的同时,东部四镇街也同样在奋勇争先。狮山正抢抓市委北向战略机遇,加快“双中心”建设,巩固千亿镇“领头羊”地位。桂城在着力发展总部经济、新型都市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城市客厅典范,向千亿镇街挺进。而大沥、里水则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做强典型镇、中心镇,倍增经济总量,壮大“千亿镇街”的后备力量。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全区“一盘棋”统筹推进,也需要各个镇街找准角色定位、密切协作配合。显然,南海已经率先走出一条具有南海特色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之路,期待接下来继续跑出区域协同发展的“加速度”。
阅读更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