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全国首城!深圳“5000亿+”城区达4个

南方+ 记者

深圳又多了一项重量级“全国唯一”!

连日来,深圳各区陆续召开区“两会”,晒出2023年“成绩单”。随着宝安、龙岗相继“官宣”GDP突破5000亿元的好消息,加上前两年已冲上8000亿元的南山、迈过5000亿元的福田,深圳再创历史——

深圳成为我国首座拥有4个GDP超过5000亿元行政区的城市,再一次展现出强大经济活力、动力。

透过这项“全国唯一”,能看到深圳的哪些发展路径?

“5000亿+”城区为什么重要?

GDP是衡量一座城区发展能级的重要指标,5000亿就是这一指标的“巅峰”门槛。

GDP跨越5000亿元,意味着跻身全国区县的“第一梯队”。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仅有12个区县实现GDP超5000亿元,包括10个行政区、2个县级市,深圳占了4个席位,占比三分之一。

翻看具体名单,跻身“5000亿俱乐部”的区县,无一例外,有特色、有实力、有潜力,发展能级可与全国多座地级市媲美。这样足以带动城市、甚至地区发展的强劲引擎,深圳就有4个!

动能强,体量也大。初步估算,四区在2023年实现GDP超2.4万亿元,接近香港,与内蒙古相当,超过贵州、天津、吉林等省市;与此同时,四区的总面积仅1051平方千米,小于北京昌平区、上海浦东新区,凸显深圳城市发展的高“集约度”。

从“1”到“4”,深圳用了多久?

2010年,我国出现了首个GDP“5000亿+”城区——天津滨海新区。此后,上海浦东新区和北京海淀区、朝阳区相继跨过5000亿元“门槛”。

在广东,南山首先“闯关”。2018年,南山区成为广东省第一个GDP总量超过5000亿元的城区,并一直“领跑”广东各区县,稳居首位。

2021 年,福田成功“冲线”,成为广东省第三个GDP“5000亿+”城区。

2023年,龙岗、宝安携手跨越,双双突破5000亿元“关口”,让广东省“5000亿+”区县总量达到了5个。

仅5年,深圳完成了从“1”的突破到“4”的成群,从东到西点燃城区“发动机”,城市向上发展持续提速。

这样的深圳“加速度”,在刚公布的全年经济数据也有所体现:2023年,深圳GDP总量3.46万亿元、增长6.0%,增速“领跑”全国一线城市。

拿下这项“全国唯一”,深圳做了什么?

城区发展“多点开花”,背后是深圳构建更有辐射力的都市圈、激活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作用的一步“先手棋”——2018年,深圳就提出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推动市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携手周边城市共建世界级大都市圈。

此次两个新晋的“5000亿+”城区,均为这一战略的重要承载地。在深圳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中,宝安、龙岗的城区发展能级实现跃升:

“西协”桥头堡——宝安,规划打造深圳城市西部中心、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珠江口两岸融合发展引领区。在宝安“422133”工作主框架下,燕罗国际智能制造生态城、石岩科创城、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深中通道门户区等重点片区加快建设,世界级临空经济带、世界级商圈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再造宝安发展空间新优势。

“东进”排头兵——龙岗,规划打造深圳城市东部中心、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中心、国际文体活动交流中心,建设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和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高地。如今,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坂雪岗科技城、国际低碳城、宝龙科技城等重点片区雏型已显,“一芯两核多支点”格局释放区域潜能。

宝安、龙岗的前进动能,更来自两区的产业“底色”——宝安的国高企业数量连续七年全国区县级第一,8个重点产业集群增加值全市第一;龙岗连续六年位居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IT+BT+低碳”三大主导产业集群成势。两区均为深圳的“老牌”产业大区,是深圳制造业的“基本盘”,也是深圳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尖兵”。

城区迸发的强劲发展动能,展现出“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在深圳激活的城市内生动力。2023年,深圳继续坐稳“中国工业第一城”,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连续2年实现全国城市“双第一”,现代化产业体系竞争力持续增强。

深圳总在以一个个发展奇迹,突破人们想象力的边界,让人忍不住大胆设想更多可能性:中国第4个万亿城区会否出现在深圳?深圳会否诞生第5个“5000亿+”城区?哪些城区会为深圳发展带来新亮点?让我们拭目以待。

【撰文】王悦

编辑 栾艺婷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