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镇设街”二十年,再造一个新西乡

南方+ 记者

2024年,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迎来“撤镇设街”20周年。

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下称《前海总规》)落地的巨大机遇下,在宝安提出把“进”作为2024年工作关键词的背景下,20岁的西乡要向哪里进,又该怎样进,才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拼搏、走在前列?

在这个重要的节点下,1月30日,西乡街道党工委工作会议召开,为西乡2024年的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凝聚信心力量。

会议报告显示,过去的2023年,西乡经济发展逐季向好,在多项工作上成为领头羊。固定资产投资283亿元,完成率111.4%、全区第一;“小升规”入库企业新增186家、全区最多;市内市外迁入企业数量均全区最多;国高企业总量达1139家,连续6年全区第一。

站在新起点上,西乡提出要有对标区委“奋力再造一个新宝安”的决心,拿出“再造一个新西乡”的魄力,锐意进取、以进促稳、以进求新,勇当宝安“三城”建设排头兵。

抢抓机遇

吸引更多龙头企业、港澳资本

企业来西乡发展

纵向对比20年,西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综合实力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地区生产总值从78.8亿元增长至突破500亿元,是设街之初的6倍有余;“四上企业”达1116家,亿元以上企业达324家,较20年前翻了几番。创新能级实现跨越提升,辖区内每平方公里拥有国高企业19家,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5倍。

20年栉风沐雨,西乡在攻坚克难中破解一个个历史难题,完成了从“滨海小镇”到“产业重镇”的转变。

但横向与宝安其他街道对比,西乡的经济总量、规上工业总产值等仍与排名第一的街道存有差距。

差距就是前进动力,短板就是未来潜力。西乡对问题不掩盖、不回避、不推脱,而是站在撤镇设街20周年的新起点上,提出以“进”为主基调,认真审视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战略、新使命,拿出“再造一个新西乡”的魄力,争当“三城”建设排头兵。

如何破局,何以革新?17.3平方公里被纳入前海扩区范围,15.18公里海岸线迎来“黄金内湾”建设契机后,西乡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前海总规落地,腾讯“互联网+”未来科技城首期于今年年底建成开园。

如何释放前海总规落地新动能?西乡提出,抢抓前海新一轮总体发展规划落地重大利好,在产业发展、成果转化、项目实施等方面与前海开展全链条对接。依托大铲湾联合服务工作专班,高标准推动大铲湾等重点片区建设。

此外,完善与前海管理局结对联建共建机制,探索建立信息互联互通机制,携手前海开展系列招商活动,吸引更多港澳资本、企业、青年等来西乡发展。

如何做好腾讯服务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西乡提出发挥腾讯行业龙头生态整合作用,统筹引进一批具有资源配置力、价值链整合能力的重点项目。

深入开展“腾讯村”平方公里级园区综合整治,完善片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完工“腾讯村”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为全面承接千亿级产业集群做足准备。

以妈湾跨海通道通车为契机,加快推动“互联网+”未来科技城周边道路建设,形成“内部畅通、前海联通”的立体交通路网体系,为“互联网+”未来科技城顺利开园及相关企业、人才等资源要素入驻提供服务保障。

报告对西乡的未来充满期待:“在这些要素的支持下,西乡将成为宝安创新链最优质、创业最蓬勃、产业潜力最大的区域之一。”

激活动能

大企业、大招商、大空间

夯实制造业“基本盘”

新型工业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关键任务,新质生产力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核心要义。宝安区七届三次党代会提出,按照“三化三性一力”要求,把“新质生产力”作为重要抓手,以新型工业化为主线夯实制造业“基本盘”。

为了激活新型工业化产业新动能,西乡提出聚焦电子雾化、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等支柱产业的细分行业关键环节,探索建立完善“链长制”为核心的产业发展体系。

支持古瑞瓦特、信立泰等头部企业扩链建圈、做优布局、做大规模、做高能级;加快建设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大铲湾低空经济公共服务中心等重大平台;加快推动Tiktok中国总部落户,打造跨境电商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福建巨电等重点项目落地,积极构建新能源研发和制造核心承载区。

值得一提的是,西乡提出实施优质企业攀登倍增行动,引导和支持企业以“专精特新”为方向转型升级,培育一批细分领域“单项冠军”,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规上工业企业4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全年增长8%以上。

持续完善招商工作机制,形成“街道—职能部门—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园区”五级联动大招商体系,也十分重要。

2024年,西乡将瞄准北京、武汉、长三角等地,每季度开展赴外招商不少于1次,举办专场招商引资会不少于5场;充分利用创新型产业用房、集体物业以及前海科兴科学园等园区180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引育一批高成长型企业,确保租赁面积不低于80%;完善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全周期服务,做到好企业“谈了就能成,来了就能留”。

西乡的目标是:力争全年新增入驻企业122家,纳统不少于40家,意向投资总额超120亿元,带来纳统增量超50亿元。

空间是发展的基础、前提和根本,必须有高质量、低成本、定制化的产业空间,才能吸引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平台企业落地布局,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加速度”。

为此,西乡提出深化空间拓展,构建产业承载、能效提升的新支撑。

一方面,提升一批重点园区空间质量。聚焦麦克韦尔、信立泰等重点企业、重点园区,进一步提升工业园区“颜值”;选取流塘产业园等10个重点工业园区为试点,完成提升48万平方米;持续指导股份合作公司强化物业租赁管理,释放50万平方米优质空间。

另一方面,开工一批标志性制造业空间。加快推动乐群第一工业区城市更新项目,全力保障英唐智控落地,打造半导体产业集群,开工宝安客运中心“工业上楼”项目。

西乡还将打造一批优质高产示范楼宇,聚焦软件信息等产业探索打造总部基地,形成“一座楼宇就是一个立起来的产业园”,打造产值营收“十亿元楼”10座以上、“百亿元楼”2座、“千亿元楼”1座。

服务保障

街道班子全员上阵、科级干部全军出击

各个部门全线压上

不仅要让企业引进来,还要让他们留得下,这就要求西乡加大服务企业长久扎根、发展壮大的支撑力度。

2023年西乡首创“三融合六到位”助企服务模式,覆盖了473家重点“四上企业”,累计走访服务超4000家次,受理企业诉求223件,办结率100%。


今年,西乡将全面提升挂点领导干部服务企业的本领和能效,街道班子全员上阵、科级干部全军出击、各个部门全线压上,对区300强、战新产业、行业龙头、高成长型等重点企业,落实“一企业一专班”服务机制,促进企业稳产增产。

此外,开展惠企助企政策宣讲培训会不少于10次,把“政策大礼包”送到企业家门口,确保政策红利应享尽享;建立中小企业服务库,帮助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供应链,持续用好宝i企、亲清政企服务直达平台,开展重点企业供需对接会不少于6场,让广大企业家心无旁骛抓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

完善交通路网,形成便捷高效、内畅外联的新循环也必不可少。报告提出,全力配合平峦山-铁仔山-碧海湾慢行贯通工程建设,推动西湾-前海湾慢行贯通及周边环境整治、尖岗山大道慢行贯通等慢行系统建设,有效增强“山海人文西乡”辨识度;打通铁仔山片区交通微循环,提升尖岗山片区交通品质,优化现有交通基础设施。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站在“撤镇设街”20年新征程的起点上,西乡定下了“小目标”,拿出了“路线图”,凝聚了从街道班子全员到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强大合力,在重大项目建设中寻突破,在对接湾区和前海资源中谋发展,在增强源头创新能力中练内功,以勇当排头兵的闯劲拼劲干劲。

这种坐不住的紧迫感,将转化为拼经济的新动能,推动西乡经济又一次飞跃,奋力谱写湾区都市核心、数字经济高地、山海品质西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宝安建设“三城”、深圳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字】南方+记者 苏国锐

【摄影】南方+记者 何俊

编辑 孙梦圆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