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来之不易。”1月30日,在火炬开发区2023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部署会上,中山副市长、火炬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刘云梅用这八个字总结了过去一年火炬开发区取得的成绩。
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外需收缩的背景下,中山火炬开发区顶住压力,凸显了中山“经济火车头”的定力与韧性——
2023年,火炬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31.48亿元,同比增长5.0%,总量居全市第一。招商引资签约额、亿元以上项目数、新引进项目数的排名均位居全市第一。
值得关注的是,过去一年,火炬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持续增长的同时,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去年35.1%提升到41.4%,“制造业当家”的根基更稳。
2024年是深中通道通车之年,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浪潮奔涌,作为中山“创新主引擎”“制造业主阵地”“东融”深圳的桥头堡,火炬开发区如何抓住机遇,实现“抢跑”?
火炬开发区。
“向‘新’而行,未来可期。”刘云梅表示,新的一年,火炬开发区将大力实施“1+5”战略,以打造中山创新发展“主引擎”为主线,着力实施科技创新活力提升、产业能级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提升、治理能力提升和民生保障水平提升五大行动,坚持全面统筹、项目为王和制度创新三大抓手,加快打造“智慧创新生态 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产业新城。
“新质生产力”奔腾
2023年,火炬开发区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7.3%,技改投资同比增长60.9%。
投资量变,推动产业质变。过去一年,火炬开发区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占全市比重近三成;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占全市比重超四成。
这些关键经济指标的正增长,既呈现了热火朝天的产业升级景象,也体现了火炬开发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心。
新质生产力是塑造未来竞争新优势、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关键。火炬开发区如何“先发制人”?
一方面,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让“火炬制造”永葆青春。2023年,火炬开发区推动80家规上企业开展数智化转型,通过对整个价值链进行数字化变革,纬创资通中山厂将单位人时产能提高了43%,单位生产成本降低了22%,从一家普通工厂一跃成为中山首个、全省7座世界“灯塔工厂”之一。
纬创资通中山厂。
一座“灯塔工厂”点燃千万点萤火星光。2024年,火炬开发区将加速推进“智改数转”步伐。力争年内新增不少于30家规上工业企业启动数字化转型。加大技改力度,推动50家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
另一方面,“大院大所”释放强磁场,推进“政产学研”加速融合。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13个科研实验室建成启用,检科院大湾区研究院新大楼全面封顶,中山留创园首批“一园多区”专业园正式挂牌。
以重大科创平台为载体,火炬开发将积极融入广深港澳创新发展生态圈,推动区内企业与广深港澳创新资源开展核心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同时,加快中山留创园高端人才载体、产业孵化中心和“一园多区”建设。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不少于40个,引进、孵化科技型企业不少于10家。
创新资源集聚带来发展动能更新,过去30多年来,火炬开发区一直坚守制造业主赛道,加速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的跨越发展。
在新一轮区域竞合赛中,火炬开发区将继续举起“高”“新”大旗,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光电信息等产业为发展重点,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能级大提升。
企业站在创新“C位”
攻坚克难,需要政企携手;向“新”而行,更需政企同心。
明阳、欧普、金城金素……过去一年,这些名号响当当的企业在中山的制造项目或动工,或建成,或投产,高质量发展的种子已经发芽。来自火炬开发区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让企业获得穿越寒冬的勇气,坚定投资未来的信心。
明阳集团董事王金发回忆,过去一年,中山、火炬开发区两级领导多次率队到公司调研,不少难题都是现场研究、当场拍板、立马督办。如为明阳总部项目成立“一企一策”工作专班,加速协助企业完成规划调整、高压线迁改、供地出让、摘牌办证等环节工作,大大缩减了项目落地时间,为企业后续开展技术改造获得更充足的空间保障。新的一年,明阳集团加快冲刺千亿、迈向世界500强。
表彰名单里,也有“新亮点”。广东中晟电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新晋中山市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成为新晋中山市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头部企业“大如明月”、中小企业“满天星辰”的先进制造业发展生态,正为火炬开发区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动力。
坚守科技研发,明阳集团在全球海上风电市场占有率位居世界第一,交付总量也位居世界第一;联合光电高倍高清安防变焦镜头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超90%;通宇通讯打破进口天线的价格垄断,成为全球基站天线市场不可替代的力量……
明阳集团。
对企业而言,唯有创新才能勇立潮头、基业长青。
对火炬开发区而言,重视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才能加快动能转换,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构筑创新人才高地,为中山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引擎。
为进一步推动科创型企业蓬勃发展,新的一年,火炬开发区将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发展壮大,以明阳智慧、康方生物为链主引领产业集群发展。同时,挖掘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力争2024年新增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0家。
改革一招天地宽
从荒地滩涂中建起一座产业新城,火炬开发区因改革而兴、因改革而强。在深中融合发展大势下,当好改革创新排头兵,是火炬开发区“二次创业”的新命题。
抓产业空间拓展,是火炬开发区改革创新突破的主战场,低效工业园改造正是这场战役的关键突破口。
过去一年,火炬开发区加大对民众街道的统筹力度,以“空间革命”破解制造业发展土地瓶颈问题。深中合作创新区、东部健康医药产业园(火炬片区)共完成土地整备近5500亩。
比亚迪中山工厂二期建设、诚亿平板显示器件项目顺利封顶、特普智能电器制造基地项目、台光电子等一批“重量级”项目在深中合作创新区加快布局,产业类型涵盖集成电路、精密仪器设备、新能源产业、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行业。
中山比亚迪工业园。
中山诚亿董事长张天伟表示:“从项目接触到前期沟通,从土地获取各个环节到临时厂房的租赁,从推进园区外油管保护到园区开工报建一站式服务,火炬开发区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坚定了我们扎根中山的信心和决心。”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24年,火炬开发区力争完成拆除整理面积1200亩,稳步推进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扩区提质,构建“一基地六园区”发展格局。同时,扎实谋划“湾区光谷”“湾区药谷”“湾区智谷”“三谷”产业空间,为承接湾区优质产业资源外溢赢得先机。
深中通道通车后,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各种要素流动会更加便捷。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火炬开发区招商引资最好的“邀请函”。
过去一年,火炬开发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年承接新增市级事权及管理权限77项,办理业务超8700件,挂牌成立区企业服务中心,向企业提供全周期一站式咨询服务,并建立企业诉求问题跟踪、分类协调和督办反馈机制。
一切围着产业转,眼睛盯着项目干,火炬开发区还建立“招、落、投、服”全链条工作机制,加速产业集聚发展:2023年,火炬开发区招商引资签约项目76个,投资总额超300亿元,项目签约数及投资额均居全市第一,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项目来自深圳。
“火炬开发区是最懂怎么做企业、最懂怎么做经济、最懂怎么做科技的。”广东维尔晶电声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福光表示,“火炬开发区的工作人员全流程服务,大大降低了时间成本与沟通成本,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为企业做服务’,也坚定了我们选择火炬开发区作为总部基地的信心。”
营商环境优化永无止境。新的一年,火炬开发区将加快建设广东省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实现100条以上涉企惠企政策“一窗式”咨询、解答、受理并反馈,新增“跨域通办”事项100个以上,深入推进“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
营商服务力集聚“赢商”爆发力。火炬开发区将组建产业全覆盖的专业化实体化招商事务中心,推进产投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推进机制,2024年全区招商引资项目投资总额力争实现300亿元,争取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个,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个。
关键之年,更要坚定信心,改革攻坚;抓住机遇,必须政企同力,向“新”而行。2024年,我们期待火炬开发区敢闯敢拼、探路破局,开创国家级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南方+记者 杨慧荣
通讯员 肖晨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