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开新元,天地又一春。
1月30日,此间进行的2024年梅州两会,公布的2023年一系列经济数据引起外界关注。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增速居全省第二、山区市第一;地方一般公共预算增长10.4%,增速居全省第三、山区市第一;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6%,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8.9%、居全省第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治理成效明显,2022年度绩效评价排名全国第一;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全省第一……
最值得关注的是,GDP的同比增速为梅州近23年来的峰值。
在经历一段长时间低迷、缓慢的发展后,梅州实现了逆转。数据之下,正是其已立起的一个个新发展势头。
一个是梅州越来越“敢”。一方面是敢想。在攻坚突围关键时刻,梅州毅然提出建设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携手省际苏区,面向大湾区,在竞合中重塑发展逻辑。随着《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总体方案》获国家批复实施,苏区经济圈与湾区经济圈在融合中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和动能,从交通链之变引发产业链、创新链之变,新的发展空间和优势也在不断扩展。一方面是敢干。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这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全新道路,一切都要靠自主探索,认定方向,撸起袖子,赤手空拳实现从无到有,设立梅州(广州)科创中心“反向飞地”,广梅园“科创+空间”引进24家商贸供应链企业……随着一批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平台落地实施,苏区融湾这条路子梅州越走越广,越走越实。
一个是梅州越来越“拼”。这个拼,表现为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发展中你追我赶、竞先争标。一开年,梅州就以起步就冲刺的姿态,拼招商,拼项目,拼服务,拼创新,以走在前列的干劲全面落实“百千万工程”,掀起强县促镇带村的火热实践,以主人翁的担当推动《梅州方案》从“纸面”落到“地面”,拼出了精气神,也拼出了新气象。这个拼,也表现为县域经济的大比拼。比拼的“战火”在年初就燃起,开年大会——全市高质量发展暨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动员大会,8个县(市、区)一把手公开亮诺定下经济发展目标,立下军令状。紧接着,梅州接连创新出台镇(街)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办法、“红旗项目”“蜗牛项目”通报工作机制、“四上”企业培育工作方案、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实施方案、考核办法,如同助燃剂,让8个县(市、区)拼出了真功夫,也拼出了真成效。
一个是梅州越来越“快”。其一快在行动上。“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为抢先机、抢人才、抢效率,过去一年,梅州在多个领域力争快人一步,率先在全省探索实施“免费梅州”新模式,率先全省向县级批量放权改革,推动2.32万个“极简办”清单事项“瘦身”提速。行动快,见成效,去年梅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17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4个,超额完成省、市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其二快在落实上。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了梅州2个县(区)、9个镇、50个村成为全省首批典型,预计净增“四上”企业250家以上、无“四上”企业镇(街)全部清零。《梅州方案》出台后,梅州快速响应,制定市《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要点,出台鼓励类产业企业专项补助实施方案、高端紧缺人才认定补助暂行办法等15个配套文件,并推动省出台支持梅州融湾发展的若干措施和财政政策等配套文件,苏区融湾提速增效。
势已起,大可为。2024年,外界对梅州有了更高的期待。
发展破局突围战已撕开一个小口子,如何成功冲出重围走向胜利?“百千万工程”已落地落实,如何加力提速走在全省前列?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已初见成效,如何乘势而上开创新局面?
胜利就在前方,但胜利从来都不是唾手可得,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从起势到成势,从破局到胜局,梅州需要更大的魄力和冲劲,也需要更多的耐力和韧劲。踏入2024年,进击新征程,对于梅州来说,有三方面很关键。
一个是信心,要坚定发展信心。当前虽外有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内部困局仍未破,但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省委“1310”具体部署特别是“百千万工程”纵深推进,同时梅州拥有《梅州方案》、省《若干措施》、融湾财政政策等叠加利好,这些都是梅州的机遇所在、优势所在。开启新征程,梅州要将坚定的信心转化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强韧劲、“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干成一番新事业,干出一片新天地。
一个是决心,要坚持改革决心。改革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改革越是深入,难度和阻力越大,发展至今,能改革的都改革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要实现新的发展,梅州就要锚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紧抓实施“百千万工程”和国家、省支持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的大好机遇,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取得更多更大成果。
一个是恒心,要坚守发展恒心。发展不是一日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前,梅州正处于爬坡越坎的阶段,越是吃力的时候越要守住恒心,要抱持长期主义,保持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恒心和耐力,将“苏区振兴”的蓝图,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干到底。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梅州的高质量发展,是一场接力跑。哨声吹响,我们无比期待,梅州再跃升,上演“后来居上”的一幕!
南方+记者 唐林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