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深圳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深圳2023年GDP数据正式“官宣”。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深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46万 亿元、增长6.0%,增速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一。这一年,深圳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15家,总量2.47万家。2024年,深圳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
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
按照全市面积1997.47平方公里计算,截至2023年底,深圳市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家/平方公里,位列全国城市第一。
北上广深四大城市中,深圳的面积最小,土地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不到北京的1/8,也不到上海、广州的1/3。
深圳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四大一线城市中并非第一,但作为一线城市中面积最小的城市,深圳以有限的物理空间培育出2万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之都”。
深圳拥有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变化。
记者查询近年发布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发现,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壮大,截至2014年底,共有4742家,2023年的2.47万家是2014年的5.2倍多,是2010年1354家的18倍多,9年增长约2万家。
截至2023年年底,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超7.5万家,连续8年全国第一。2021年以来,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在全省占比保持在33%左右。
根据近年的上海、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上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2.4万家,广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1.3万家。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近两年未公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具体数量。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北京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各城市首位,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北京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9万家。
延伸阅读:
【撰文/制图】南方+记者 马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