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博罗县湖镇镇光辉村黎镇小组,池塘景观正在升级改造,只见池塘岸边正在加固,环湖步道在加紧施工中。这些工程完成建设后,池塘将实现大变样,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这样的变化还在湖镇镇光辉村岗二小组、岗南村石新小组、下村村神二小组等地延续。在博罗县移民办的支持下,湖镇镇结合“百千万工程”,在水库移民“三村四组”实施五彩茶园项目,连片打造精品美丽家园和文旅平台,进一步融入周边乡村振兴旅游示范带,进一步吸引人流量、拓展销售渠道、提高“石芽坝”山茶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带动周边茶产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目前,五彩茶园项目正在抓紧推进中。项目建成运营后,将创新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模式,探索适合湖镇镇的美丽家园和产业扶持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对地区的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为“百千万工程”的落地实施,增添动力和精彩。
实施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持续优化提升人居环境
施工机器在破土、工人在搬运材料……在湖镇镇岗南村石新小组,雨污分流工程的施工现场一片忙碌,工人在忙着铺设集污管网。截污管网完成铺设后,整个小组42户220多人的生活污水将全部通过集污管网收集,统一集中到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进行净化和无害化处理。光辉村岗二小组、下村村神二小组也同样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并将新建一座生活污水处理站,通过生活污水的无害化处理,让乡村人居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在光辉村黎镇小组,人居环境也在持续提升。小组文化广场旁边的池塘正在改造,聚力新的变化,在为乡村颜值加分的同时,也为村民的幸福乡村生活加分。这里完成改造后,村民可以在此散步观景,近可看鱼塘的波光粼粼,远可举目远眺望远山延绵起伏。
岗南村石新小组、光辉村岗二小组、下村村神二小组实施雨污分流工程。
按照规划,五彩茶园项目以光辉村黎镇小组为民俗展示区、岗二小组为观光休闲区、岗南村石新小组为田园科普区、下村村神二小组为生态康养区。打造五彩茶园,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的提升是第一步。围绕各区域的定位,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对区域内部分村道实施改造、巷道硬化、主村道沿街及部分重要建筑物外立面美化。同时,对现有活动场所局部翻新提升,配套雨污分流、给水管网新建、标识标牌等公共设施,以及沿茶山新建休闲观光节点、村民活动广场等相关设施。
为配套文旅融合的发展,项目建设过程中,还结合当地的山茶自然资源,规划休闲观光节点、村民活动广场等相关设施,为接下来的文旅产业发展打下基础。
促进石芽坝山茶的销售和产业文化的塑造
实施五彩茶园项目,促进产业发展是关键。据了解,湖镇镇水库移民“三村四组”(光辉村岗二、黎镇小组,岗南村石新小组,下村村神二小组)土地连片,村组所在区域旧称“石芽坝”,又名“大肚金刚”。其中,岗南村石新小组是显岗水库移民,其余三个小组均为新丰江水库移民。1958年,新丰江三个移民小组搬迁到湖镇镇农村的“石芽坝”区域,第一代移民从河源老家带来了山茶树苗和祖传制茶手艺,形成了今天以“石芽坝”茶山(三村四组种植面积约735亩,其中茶山片区570亩,茶园165亩)为中心,以光辉村岗二小组、下村村神二小组为代表的“石芽坝”山茶种植、制作专业自然村,其“家家是茶农、户户会制茶”的家庭式手工作坊产茶格局日趋成熟。
石芽坝茶园。
“石芽坝”山茶以其“手工炒茶色清、香味醇回甘久、耐冲泡品质高”的独特品质,为越来越多的惠州、博罗茗茶爱好者所知晓和喜爱。“石芽坝”山茶也因此有口皆碑,成为博罗县湖镇镇农业品牌代表,也是村民增收致富的好帮手,为“百千万工程”的落地实施赋能。
如何让“石芽坝”山茶走出湖镇,走向大湾区?是五彩茶园打造过程中积极探索的一个问题。在谋划产业发展时,项目主要以湖镇镇“山、水、茶、舍”田园风光肌理为底色,以山地农业(茶、果蔬、林地、花卉等)为支撑,以“石芽坝”山茶传承百年的制作手艺和乡愁记忆为文化底蕴,围绕山茶推介这一主题,进一步促进石芽坝山茶的销售和产业文化的塑造。在完成基础设施的升级后,后续将进一步规划光伏停车场、农业采摘园、茶园文化馆、民宿等农旅融合项目的建设发展,为产业发展赋能,让当地移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五彩茶园效果图。
项目建成后,随着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和商业化的成熟,将带动和辐射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茶园也将吸引游客前来采摘购买,能够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让当地村民实现增收。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