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强化文明创建和文化赋能助力“百千万工程”现场推进暨专题宣讲活动在万江举行,五名优秀宣讲员聚焦“文明创建和文化赋能”助力“百千万工程”,交流经验和做法。其中,万江图书馆的“大管家”曾庆军分享了他心目中的万江图书馆。
多方筹集资金共建图书馆
据曾庆军介绍,2021年4月,万江图书馆搬迁到现在的市民文化服务中心大楼。馆舍面积近6000平方米,现有藏书29万多册,各种阅览坐席500多个,期刊110多种,报纸60多种。其中,馆内文学库整体建设采用“书山+中国印”的设计理念,外观形似堆放的书籍,寓意“书山有路勤为径”,拍照非常好看,受到市民热捧,成为“万江新八景”之一。
现在的万江图书馆人气越来越旺了,大家欣喜之余,也发现一些不足,比如有的图书老旧破损,图书内容更新不快以及馆藏量不足等问题,就像把家搬进一栋漂亮的房子里,却发现里面的家具不够上档次一样。
虽然万江街道每年都会有拨款买书,可人均图书藏量还是没有达到标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万江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都来为图书馆出主意、想办法,并且带头捐书。看着大家把自己心爱的图书捐到图书馆,曾庆军感动之余内心也很自责,“我们是图书管理员,不能只想着伸手要,要自己想办法解决才行。”
于是,经过讨论研究,把目光瞄向了社区,在万江文化中心的支持下,曾庆军与同事们走访社区,争取得到社区支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筹集购书资金达120多万元,大大缓解了图书馆经费不足的问题。
打造更具温度和关怀的文化新空间
在很多人心中,图书馆是神圣的,因为它像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因此做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是一个光荣使命。在曾庆军眼中,图书管理员的工作绝非一借一还、上架下架如整理内务式的机械性操作,“我们不仅需要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来帮助读者查询,也需要广博的文化知识来回答读者的咨询,在服务中体现学术性的特点。要保持高水准的服务水平,我们需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储备,更新观念,才能更好地服务读者。”
在图书馆的各个角落,都有图书管理员辛勤工作的身影,同时也留下了读者们的芳华和难忘的瞬间。
2022年的冬天,一位穿着西服的老人第一次走进万江图书馆。根据他的需求,工作人员把他迎到“晚晴”阅读区,并找到他想看的书籍。可是当他要看书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老花镜了。正当他无奈地准备起身离开之时,工作人员为他递上了眼镜和放大镜。老人激动地说:“你们的服务也太好了,谢谢你们。”第二次来图书馆时,老人郑重地向工作人员递上一封感谢信和两个苹果。
在曾庆军的记忆里,还有一个6、7岁的小男孩也给他留下过深刻印象。在2023年的暑假里,小男孩总会准时来“报到”,几乎天天泡在图书馆,直到傍晚妈妈下班来接他。可是有一天,到了闭馆时间,还没看见那位妈妈来接孩子,小男孩也急得要哭。看到这种情况,图书馆工作人员便留下来,陪小男孩一起聊天、看绘本。一个多小时以后那位妈妈终于来了,在一番道谢过后说道:“孩子在你们图书馆,我放心。”
每到寒暑假,来图书馆最早、走得最晚的就是孩子们。曾庆军表示,打工族们上班不易,无法分忧照看孩子,图书馆能够为外来务工者和子女提供更多便捷与关爱,“责任和坚守,让大家在这条漫漫长路上总能看到那些会心的微笑。”
扩大服务辐射范围,用文化之光点亮城市之美
2023年,万江街道已完成2个城市阅读驿站、1个绘本馆、2个“阅读加油站”的建设,至今已招募9个“我+书房”成员馆,大大扩充了服务辐射范围,有效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从高楼座座到书香阵阵,是万江产业硬实力到文化软实力的全方位展现。在曾庆军眼中,万江图书馆就像是钢筋水泥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散发着异彩,带来了文化力量,让人们更好地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曾庆军表示,万江宣传文化人使命在肩、责任重大,万江图书馆将进一步健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打造更具城市温度和人文关怀的文化新空间,以更充实、更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赋能“百千万工程”,用文化之光点亮城市之美。
【撰文】夏颖燕 郑国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