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阑尾炎
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
它是外科的常见病
在年轻人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
但是
阑尾炎是否真的一定要切除呢
在隐匿的阑尾腔道中
在那个“被遗忘”的肠道角落里
是否潜藏着一些不为所知的健康密码
35岁的陈某是广州南沙区的一名年轻律师,工作的原因需出入各种正式场合。2年前开始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腹部隐痛,间断发作,大多可自行缓解,疼痛亦无明显规律,不影响睡眠,但影响生活和工作。
后多次就诊于广州知名三甲医院,结合病史和影像学结果考虑阑尾炎,治疗方案建议手术。鉴于自身对于阑尾的认识,陈某认为“自古便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文学说法,阑尾既然是人体的器官,岂可随便摘除”。
经过查阅资料后,陈某更加坚定了保阑尾的决心,便专程赶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昌岗院区消化科就诊。
经消化科主任杨辉教授的悉心讲解和分析,考虑患者病史时间长,发病无特殊规律,遂建议再次完善影像学资料寻找阑尾炎的明确证据。
结果出乎意料,影像学并未发现阑尾的任何异常,也未见粪石。
杨辉教授指出:“阑尾并不是废弃的器官,在这个隐蔽的角落里,粪石堵塞常常是导致慢性阑尾炎病症反复的重要原因,影像学检查是很好的辅助手段,但作为间接的诊断方法仍可能存在局限性。而我们的消化内镜可以很好的发挥无创、简便、高效的优势,结合可视化高清影像的引导取出阑尾腔内的粪石,达到不开刀也能快速消除疼痛的作用。它既保留了阑尾的完整性和功能,又能巧妙、快速的从病因上治疗阑尾炎”。
在完善术前肠道准备后,我们当即在内镜中心为患者实施了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appendicitis therapy ,ERAT)。利用胆道子镜辅助,在内镜即将到达阑尾末端的拐角处发现了隐秘的块状粪石,受阑尾空间位置差异的影响,直视内镜并不能窥见粪石全貌。
在阑尾持续灌洗和取石网篮的辅助下,最终在阑尾腔取出了这隐秘的粪石,解决了患者2年来萦绕心头的痛疾。
那么
阑尾有哪些功能
免疫学功能
阑尾在早期参与淋巴细胞的产生和成熟,壁内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被认为与回肠末端Peyer淋巴滤泡一起可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
维持肠内的菌群平衡
阑尾粘膜由结肠上皮构成,可以分泌少量粘液,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维持肠道的菌群平衡。
益生菌存储功能
阑尾腔可以作为益生菌的暂时存储场所,当机体出现菌群失衡时,阑尾腔内存储的有效益生菌可重新建立肠道的菌群屏障。
保留阑尾的益处在哪里
有研究发现,阑尾能避免一些特定的感染,如艰难梭状杆菌引起的腹泻、腹痛等。同时,阑尾切除作为中国结直肠癌早诊筛查的高危因素之一。
有证据表明,阑尾切除后出现的菌群失调可能是增加直肠癌发病概率的重要因素。
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的技术及应用
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appendicitis therapy,ERAT)是一种简便、无创、无疤的内镜下微创手术。该方法不开腹,不切阑尾,通过解决急性阑尾炎的病因,来达到治疗阑尾炎的目的,并完整保留了阑尾及其功能。
适应症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是ERAT最主要的适应证,单纯性阑尾炎指无阑尾穿孔依据,影像学未提示阑尾肿瘤,且阑尾腔直径≤6mm。
而影像学上表现出的阑尾壁增厚,阑尾周围水肿和/或积液是阑尾炎的间接征象,也是ERAT的适应症。
针对妊娠期患者,孕早期进行成功ERAT手术可顺利足月分娩,避免抗生素和外科手术的潜在风险,尤其是阑尾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儿童阑尾炎患者,ERAT具有良好的效果。
然而,对于复杂性阑尾炎(包括阑尾坏疽、穿孔、阑尾周围脓肿)的ERAT治疗需要更多的临床循证医学依据,以明确相比于腹腔镜下阑尾炎切除治疗的获益。
术前准备
对于怀疑阑尾炎时,术前常规使用抗生素,采取肠镜检查类似的镇静方式。
轻中度疼痛患者建议术前4-6h行口服清肠剂后于入院24h完成ERAT;重度疼痛患者可通过术前30分钟行分次低压灌肠(每次500ml,共5次)达到清肠的目的,并建议入院3-6h内行ERAT手术。
术中减压及阑尾冲洗
对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阑尾插管成功后对阑尾腔进行冲洗、引流、减压可立即缓解症状。
通过向阑尾腔注入生理盐水可能导致脓液和粪便从阑尾腔有效地释放出来,从而对阑尾减压。大多数粪石可以通过大量的冲洗从而取出。对于无法冲洗和排出的结石,可使用取石网篮或球囊辅助取出粪石。
术后支架留置与随访
阑尾支架植入术的基本原理是维持足够的引流,以及在急性炎症或狭窄的基础上进行旁路引流。一般采用直管引流塑料支架,直径7~8.5 Fr,长度5~7cm,释放过程类似胆道支架。
ERAT的手术效果常显效快,腹痛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时可开始恢复进食。大多数阑尾支架会自发排出,建议支架放置两周后进行腹部X线检查以评估支架的位置,必要时肠镜下支架取出或择期再次取石。
内镜微创治疗阑尾炎的优势
恢复快。
内镜微创治疗创伤小、效果好、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内镜下阑尾插管行阑尾腔减压后,患者疼痛症状迅速缓解,病人可以立即恢复日常的活动,避免外科手术后的切口疼痛,常在术后数小时即可正常饮食。
无疤痕、创伤小。
ERAT技术不用开刀、无创口,术后不留疤痕。目前临床结果显示,患者极少出现穿孔、出血及脓肿等并发症。
费用较低、减轻负担。
ERAT技术可作为日间手术在门诊开展,费用低,很大程度减轻经济负担。
保留阑尾,内镜下微创治疗,可实现阑尾腔内冲洗、取石、活检等,可重复多次操作,完整保留阑尾及其免疫和菌群平衡等功能。
专家介绍
杨辉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内科主任、消化内科主任,广东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州市高层次卫生重点人才,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终末期肝病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师协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和广州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长期从事消化专业临床与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慢性肝病、胃肠疑难疾病的诊疗及内镜微创治疗,近年来主要从事胃肠道肿瘤早期诊断、微创手术治疗和肝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
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多项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参编论著及教材7部,曾获得过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广东医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奖项。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二上午,星期三下午;
特需门诊时间:星期一上午,星期三上午。
杨涛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内痔协作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分会第十届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肝病学会委员。一直在三甲医院、教学医院执业,从事消化专业工作20年,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擅长EMR、ESD、CAES、静脉曲张套扎及硬化剂注射等内镜微创治疗。
门诊时间:星期二下午,星期四上午
吕建忠
副主任医师
就职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从事消化内镜工作二十余年,现任广州市消化内镜常委,广东省消化内镜委员,擅长消化内科(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诊疗操作),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一下午,星期五下午。
郭佳念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协会委员,广东省消化内镜学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超声内镜学会委员。从事工作10余年,擅长炎症性肠病、消化性溃疡、功能性胃肠病等消化疾病的诊治,曾在上海长海医院进修学习,对超声内镜、内镜下消化道肿物切除、息肉电切、内镜下内痔硬化剂治疗等有丰富经验。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二上午,星期四下午
徐扬志
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 博士后,广州市高层次人才青年后备人才,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消化内镜管理分会委员、早癌学组秘书,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消化内科管理分会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胶囊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和内镜工作多年,擅长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对超声内镜,胶囊内镜,内镜下的各种微创手术(包括EMR,ESD,POEM,CAES,套扎等),粪菌移植等技术具有较丰富的经验。
古诚鑫
主治医师
广州市昌岗地区第二届“十佳青年”。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消化系统疾病规范化管理分会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消化道出血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消化疾病、消化内镜微创诊疗和肝癌的研究工作,发表SCI等论文近10篇。擅长胃肠镜微创治疗(CAES、EVL、EMR等)、胆胰疾病ERCP、阑尾内镜微创治疗ERAT、粪菌移植等,连续获得医院年度优秀个人奖励。
何淦清
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师,世界内镜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协会青年理事,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消化内镜管理委员会委员。从事消化内科临床、消化内镜工作,擅长消化道常见疾病诊治及消化内镜治疗,曾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进修学习,消化道早癌国际联合培训班学员,对消化道早期肿瘤诊治有较丰富经验,擅长EMR、ESD、CAES等内镜手术。
门诊时间:星期二下午,消化道肿瘤防治门诊
来源 | 消化科
编辑 | 广医二院全媒体工作室
昌岗院区(本部):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250号
番禺院区:广州市番禺区亚运南路63号
西院区:广州市海珠区工业大道中广纸路21号
医院网址:www.gyey.com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