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关注广东河源:建公司强村 兴产业富民

南方+

【编者按】2024年1月29日,人民日报要闻版发表文章《建公司强村 兴产业富民》,关注广东河源龙川县。

冬季的河源龙川县,寒风凛冽。在鹤市镇二桥旁,人头攒动,气氛热烈。由龙川县鹤市镇“强村公司”牵头建立的稻谷烘干加工中心、育秧育种中心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正在开工奠基。

此时正逢休耕,万亩良田一片冻土。“这个产业园一期预计年烘干稻谷能力可达约3000吨,储藏量可达1200吨,年营收入可达约60万元,预计净利润可达约37.38万元,年投资回报率约为12.46%。”鹤市镇党委书记陈畅告诉记者,鹤市镇的优质水稻产品“丝苗米”享誉在外,对于“强村公司”未来的发展,他信心十足。

去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去年12月,广东省委改革办评选发布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龙川县组建“强村公司”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入选。

在河源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龙川县创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按照“一镇一策”“一村一策”多元化组建“强村公司”。强村公司建立的原始资金怎么来、现代企业制度如何建、公司经营模式咋创新?近日,对于如何探索和破解这三大难题,记者在河源市龙川县鹤市镇、四都镇等地进行了一线调研。

鹤市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开工奠基。资料图片

鹤市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开工奠基。资料图片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解决市场化程度低的难题

沿着东江一路驱车向北,就来到了位于河源市龙川县西南部的四都镇。

“我们镇的‘强村公司’作为试点镇,从一开始的谋划,成立,运营,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路子在走。” 四都镇党委书记叶青说。

经过深入研究,河源龙川确定要打造的“强村公司”是以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为目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独资,或通过投资、参股组建公司实体或入股镇村(社区)联合发展平台,以项目联建等形式统筹辖区内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实行公司化运营兼顾社会效益的企业。

明确了强村公司的组建模式,下一步就是明确运行制度。

“以前政府做服务群众为主,并不懂公司。” 叶青坦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强村公司”是一个不小挑战。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四都镇党委明确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法人人选是重要环节。成立初期,公司法人人选重点从市场经营理念强、具备经商办企业经验的村两委干部、生产队队长、优秀企业家中选拔竞聘,实现“从无到有”。

“我们聘请了1名优秀企业家为公司总经理,同时,加快研究出台《关于龙川县推行农村职业经理人、储备人才培育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逐步配备职业经理人或农村储备人才,推动‘从有到强’。”叶青说。

四都镇强村公司的建立,在乡贤企业家魏文周的大力支持下,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乡贤从集团企业中抽调专业人才成立专业顾问团队,无偿派出业务团队驻点指导,搭建起包括副总、法务、财务在内的强村公司组织架构以及章程理念。”叶青介绍说,在具有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和丰富管理的职业经理人操盘下,“龙川县融合创展建设工程实业有限公司“很快顺利建立起来,统筹镇村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项目,目前公司正启动星空营地开发运营、红松茸菌种植基地、航天水稻种植基地等自营项目。

村村能入股,村村能受益。四都镇强村公司的具体股本分配占比为:四都镇经济联合总社占股60%,8村经济联合社各占股5%。“这样的股权结构既保障了乡镇政府的主导权,又充分调动起了各村发展集体经济得到积极性。”叶青告诉记者,公司所创收的利润,按照股份制分红的形式分发到村,让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和更稳定的就业发展机会。

四都镇成立“强村公司”。资料图片

四都镇成立“强村公司”。资料图片

探索多元出资方式,解决“原始资金不足”难题

翻开办公桌上厚厚一本“龙川县绿美鹤市建设工程实业有限公司“的公司章程,陈畅对记者打开了话匣子:“从去年开始我们镇党委就思考如何通过市场化增加村集体经济,但一直未找到一个好的模式,今年初县委县政府带领我们去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我们就开始探索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今年3月,鹤市镇注册成立一个由10个村(居)组成的抱团式发展的“强村公司”,4月9日正式挂牌开始投入运营。但是这一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钱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摆在了大家面前。

在公司建立之初,有些村集体经济底子弱,拿不出钱。“400万注册资本,我们一共有9个村和1个居委会,困难在于有些村里没有钱,拿不出来40万元。”陈畅说,“民主讨论决策的时候,一开始提要出钱,大家都有点为难,村里很担心,毕竟强村公司是一个新事物,怕赔本了没法跟村民交代。”

解决资金难题,才能化解村民心中顾虑。于是,由镇党委牵头,陈畅和同事们与各个村书记进行了一次次沟通,开了三次筹备会,召集村支书征求村民意见,把村民最关心的股权、公司章程和公司运营管理细则问题一一厘清。一个探索方案出炉了:鹤市镇强村公司的建立实行认缴制,第一年由各村(社区)认缴一定比例的资金,剩余资金在规定时间内缴足。同时,允许到村的集体经济补助资金,经过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民主决策后,作为注册资本金入股“强村公司”。如鹤市镇“强村公司”注册资本为400万元,第一年每个村(社区)认缴5万元、分10年缴足。

自筹资金怎么来?各个村有各个村的办法。村里闲散资金统筹一些、乡贤捐赠一点、扶贫结余金贴补一点……就这样,在短短两周时间内,鹤市镇将河源市第一家“强村公司”建起来了。

强村公司承建的项目开始活跃在村镇各处:镇行政服务大厅窗口建设、村级自来水厂提升项目、镇街道路的路面翻新、绿化管护……据介绍,强村公司前期通过承接乡村振兴领域的政府性项目获得收益,后期将逐步对接市场,实行市场化运作,持续为村集体经济实现“造血”。

“我们另一个尝试就是,探索把建设类资金转化为乡村运营类资金。”陈畅介绍说,根据《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资金筹集使用监管办法》文件精神,把助镇帮镇扶村资金可以用于产业发展,注入到强村公司,建设农业产业园,把配套项目建设好,从而进一步引进农业企业,目前合作方两家公司签订合作意向协议。

面对“原始资金不足”难题,龙川各镇还有一些亮点的探索。例如设立发展基金,由镇党委、政府牵头发起,鼓励镇、村(社区)、农户、乡贤等联合出资,设立产业发展基金作为公司注册资本金的基本来源,确保公司能够正常起步运营。

在上坪镇,坪兴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由本地企业联合组成的水果协会占股44%;14个村(社区)分别占股4%,合计占股56%。这是一种村企联合出资的方法,通过全面摸排镇域范围内资金充足、有意向共同合作成立“强村公司”的企业,采取企业出资,各村(社区)缴纳资金、提供本村资源、村集体资产等方式联合出资,积累初始资本金。

鹤市镇举行2023年强村公司分红仪式暨公共服务中心和综治中心新办公场所揭牌仪式。鹤市镇强村公司向10个村(居)分红20万元,晒出全县首张“共富”成绩单。资料图片

鹤市镇举行2023年强村公司分红仪式暨公共服务中心和综治中心新办公场所揭牌仪式。鹤市镇强村公司向10个村(居)分红20万元,晒出全县首张“共富”成绩单。资料图片

创新公司经营模式,解决“发展方式单一”难题

今年开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

河源龙川创新经营模式、拓宽经营范围,有效整合集体资产资源,打通“沉睡”资源“变现”渠道。

来到鹤市镇“强村公司”办公室,鹤市镇“强村公司”董事长吴周琴马上又要出发去项目现场,“我的办公室就在工地上。“据介绍,鹤市镇的强村公司结合土地流转、厂房出租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当地工匠人力资源,以镇级绿化维护和承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营业务,并深入探索“以工代赈”,直接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务工增收。

今年50多岁的钟枚伦是鹤市镇的一名建档立卡脱贫户,他懂得建筑技艺,是一名俗称”师傅工“。”依托鹤市镇强村公司这一平台,我参加了镇政务服务中心大楼升级改造项目还有村饮水优化提升工程,每天薪酬240元,今年一共收到了3万3千多元工资。“钟枚伦笑着说。

河源龙川探索“强村公司”与“富民工坊”相结合,通过村(社区)企结对共建,引导企业将适合的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农村,实现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

登云镇的”富民工坊“。资料图片

登云镇的”富民工坊“。资料图片

位于龙川县东南部的登云镇,是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区所在镇,有着区位和交通等方面的便利。登云镇探索由“强村公司”与园区企业开展结对共建,由“强村公司”承接企业订单,再将订单分配到全镇各村,建设成立一批“富民工坊”,同时由“强村公司”担任劳务中介,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村集体经济。

“这种模式不同于企业到镇村建立生产车间,企业只需要把订单派给‘强村公司’,‘强村公司’再按企业要求完成所有任务就行。”登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钟婷婷介绍,如此一来降低企业生产用工用地以及产品运输的成本问题,并且订单由“强村公司”分配,“强村公司”可以更加灵活地安排当地村民就业。

截至12月底,龙川已组建镇、村级“强村公司”28家,实现24个镇全覆盖,签约项目总额达4812万元,其中已完成项目进度并入账1145万元,利润138万元。全县315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额约10325万元,村均收入达32.78万元。

【记者手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稳步实现共同富裕

在河源市鹤市镇政府乡村振兴办公室内挂着一张黑板,上面还写着当日的流程图和日程表,这是乡镇党委设立“强村公司”的“路线图”,也是开展乡村振兴的“作战图”,见证 “一镇一策”“一村一策”多元化组建“强村公司”的奋斗进程。

探索建立新机制,丰富发展新经济,探索“强村公司”与其他企业结对共建、成立共富联盟,推动“强村公司”与富民工坊、乡村共富体等协同推进、互为补充。当前,广东在这一领域不断守正创新,取得突破,走在了新时代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的前沿。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如今站在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乡村,眺望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远大图景,广东乡村的人民群众,正在以实实在在的奋斗,发扬首创精神,为实现乡村振兴,不断探索、稳步前进,而团结奋斗。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微观缩影,是劳动人民的幸福写照,是中国故事的生动注脚。

【频道编辑】周丽娜 陈冰青

【文字校对】华成民

【实习生】姚以景

【值班主编】张蓓蕾 郭芳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周丽娜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