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虽美,也别忘防寒防冻!严重冻伤或面临截肢风险

广州卫健委
+订阅

千山晓雪、天地一色……近期,“南方小土豆”们纷纷勇闯北方冰雪大世界,观雪景、打雪仗、堆雪人,展现出了南方人对雪的喜爱与渴望。冰雪固然新鲜,但低温寒冷天气极易引起冻伤,游玩时,一定要注意防寒防冻

指导专家:

李孝建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

张志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烧伤与创面修复科主任

2023年12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收治了一例双手冻伤的患者小冯(化名),小冯因不慎困于-20℃的冷库30分钟导致双手及双耳受到不同程度的冻伤,同事救出小冯后给予烤火取暖等简单保暖措施,随即送往医院寻求帮助。

入院时患者双手麻木、刺痛,手指出现红肿、发黑,伴有明显水疱,皮温较低,血运欠佳,触痛明显。入院后给予改善循环的药物及伤口换药等治疗。

此前,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还收治一例双足冻伤的患者小美(化名)。小美于零下15度,攀爬海拔5276米的山峰,在山上逗留约12小时,下山后自觉脚趾冰冷,感觉缺失,洗澡时发现双脚趾皮肤呈紫色,立即予冻伤膏外涂并搓揉双足约一小时,随即入院寻求帮助。入院时,小美双足肿胀明显,肤趾皮肤呈黑褐色改变,感觉迟钝,面临截肢的风险。

什么是冻伤?

冻伤是由于寒冷潮湿作用引起的人体局部或全身损伤。症状包括皮肤发冷和刺痛感,接着是麻木感和皮肤发炎或变色。

随着冻伤的恶化,皮肤可能会变硬或变成蜡质。轻时可造成皮肤一过性损伤,要及时救治;重时可致永久性功能障碍,需进行专业救治。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需紧急抢救。

这些信号提示可能有冻伤

冻疮好发于手足背、足跟、指趾、耳廓及鼻尖等处,任何皮肤部位的发红或疼痛,都表示冻伤可能已经开始,应尽快从寒冷区域离开或对所有裸露部位的皮肤加以保护。凡有以下迹象都可能表明冻伤:

01 某块皮肤出现白色或灰黄色

02 皮肤感觉异常坚硬或呈蜡状

03 皮肤感觉麻木

如何预防冻伤发生?

冻伤是可以预防的,以下是帮助您保持安全和温暖的小贴士:

01 在寒冷、潮湿或刮风的天气里限制待在户外的时间。注意天气预报和风寒指数。在非常寒冷、多风的天气,裸露的皮肤可能在几分钟内形成冻伤。

02 穿上几件宽松暖和的衣服。各件衣服之间的空气起到了御寒的作用。穿防风防水的外衣,以对抗风、雪、雨天气。选择能吸走皮肤上水分的内衣。尽快更换湿衣服,特别是手套、帽子和袜子。

03 戴上完全遮住耳朵的帽子或发带。御寒头饰最好采用厚重的羊毛或防风材料。

04 戴连指手套而非分指手套。连指手套可提供更好的保护。也可在较厚重的分指手套或连指手套内塞入由灯芯材料(如聚丙烯)制成的薄手套内胆。

05 穿着合脚、吸水且保温的袜子和鞋垫。可以试试暖手器和暖脚器,确保暖脚器不会使靴子变得太紧,以免限制血液流动。

06 注意冻伤体征。冻伤的早期体征包括肤色改变、刺痛和麻木感。如果您注意到冻伤的体征,请寻找并前往温暖的地方。

07 做好保护自己的计划。在寒冷天气里旅行时,备齐应急物资和保暖衣物,以防被困。如果您将到偏远地区,告诉别人您的路线和预计返回日期。

08 如果您计划在寒冷的天气外出,请勿饮酒。酒精饮料会让人体更快散热。

09 饮食均衡,并保持适量饮水。即使在寒冷天气里出门前,这样做也可以帮您保持温暖。

10 保持运动。运动可以让血液流动,帮您保持温暖,但不要运动到精疲力竭的程度。

冻伤后如何进行紧急处理

冻伤时的三要三不要

如果患者冻伤但没有失温的指征,并且暂时无法得到及时的医疗服务,可按以下方式处理:

✅ 要尽快进入温暖的室内。

✅ 要用温水(38-40℃)浸泡患处。

✅ 要用体温温暖冻伤部位,如用腋下温暖冻伤的手指。

❌ 不要用冻伤的脚走路,不然可能会增加损伤。

❌ 不要用冰雪揉搓冻伤部位,不然可能会增加损伤,造成冻伤部位血栓。

❌ 不要使用电热毯、烤灯、火炉、电暖器等取暖,冻伤部位已经麻木,很容易引起烧伤和烫伤。

发生冻伤后紧急处理

01 快速复温

条件允许下尽快用39-40℃温水浸泡15-30分钟复温。避免其他热源,例如火、加热器等,以免造成烧烫伤。

02 被动解冻

移动到较温暖的位置,并用患者或护理人员的临近身体热量进行复温,可实现缓慢复温。

03 抬高患肢

将患肢抬高到心脏水平以上,以减少体位性水肿的形成。

就诊指南

如出现红肿疼痛加重,或出现水疱、血疱、肤色青紫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治疗。“土方法”用雪水搓洗是不科学的处理方法,揉搓和继续受寒都可能会加重组织损伤,不可使用。

医院里没有“冻伤科”,冻伤属于烧伤科治疗范畴,可在烧伤科门急诊就诊接受治疗。对于严重的冻伤需要住院进行治疗,必要时还需要手术修复受损皮肤。

来源: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编辑:大然   责编:邹向东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和投稿邮箱:jiankangGZ@126.com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