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4000亿后,江门要靠什么再迈大步

南方+ 记者

2月1日,江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宣布江门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为4022.25亿元,同比增长5.5%,正式迈上4000亿元新台阶。

这注定是载入江门经济发展史的标志性大事。

GDP从1000亿到2000亿,江门用了6年时间;从2000亿到3000亿,江门用了5年时间。如今,从3000亿到4000亿,江门也用了5年。

2007年至今江门GDP变化图。 区瑞香 制图

2007年至今江门GDP变化图。 区瑞香 制图

事非经过不知难。这5年,江门经历了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经济恢复过程,面临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三年疫情冲击、内部新旧动能转换接续等困难与挑战。同时,因为身处珠江西岸腹地,受复杂辽阔的出海口水域阻隔,江门与大湾区核心城市尤其是东岸城市“尚有距离”,未能全面发挥比较优势。

此次历史性地迈上了新的千亿大关,江门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江门是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广东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主战场,能够为经济大省挑大梁作出更大贡献。

进入“后4000亿”加速带的江门,重回珠江口主流舞台,还会给大湾区带来什么惊喜?

现在,我们开始期待,江门下一个千亿就在不远处。

增量何来

当最后公布的、最具含金量的GDP目标完成,江门过去一年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四个千亿”目标全面完成。

其余三个分别是:新会区建成首个千亿GDP强区、新招引产业项目投资总额超2000亿、工业投资超千亿。

GDP与另外三个千亿目标关系密切,后者可以集中反映江门GDP增量的构成和趋势,体现江门经济工作对“稳”与“进”“立”与“破”“量”与“质”等辩证关系的把握和处理。

首先,江门制造重振雄风。

江门是百年工业大市,是省全部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布局城市。在全省突出制造业当家背景下,江门深入实施“工业振兴”工程,一边推动传统支柱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一边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江门是百年工业大市。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三年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如今有了成效:江门成功培育出现代化农业与食品、现代轻工纺织、先进材料三大超千亿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继食品、金属制品、家电、石化新材料后,成为江门第5条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链。

在后续的项目储备上,制造业也占据了“大头”。2023年,江门成为全省第6个工业投资过千亿元地市,其中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23%;引进投资超1亿元项目计划投资额约2100亿元,近八成都是制造业项目。

其次,县域经济厚积薄发。

江门7个县(市、区)东部强西部弱,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从2021年底开始,江门就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让“七兄弟”结对协作。

“百千万工程”开局之年,江门定下施工图,实施千亿级经济强县培育行动。当年底,经济“火车头”新会区第一个冲线,江门诞生了第一个千亿强区。开平、鹤山GDP突破500亿,9个镇街GDP超100亿、22个镇街超50亿。

最后,重大项目强势落户。

早在2016年,江门就立过工业投资超千亿的目标。然而,由于缺乏大型项目支撑、传统产业进入转型过渡期等原因,一直没能突破。

这两年,多条产业链的“星星”终于盼来了“月亮”。

最典型的是,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创新航项目落户,此后,隆基绿能、优美科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江门。在短短三年间,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累计引进产业链项目超410亿元,成为江门增长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赶上了中国“新三样”产业的大潮,并将在未来几年逐步释放产能和效益。

正是这些千亿“小目标”的达成,成就了经济总量千亿“大目标”。从一斑窥见全貌,沉甸甸的4000亿背后,不仅是江门经济量的积累,更积蓄了迈向质的飞跃的更大能量。

价值重估

去年初,江门因为“泼天”的流量成为狂飙之城,很多人第一次认识了这个珠江口西岸的低调城市,假期车辆累计净流入预测量一度排名全国前三。

到了年末,大湾区首家“双碳”领域粤港联合实验室花落江门,在科创城市林立的珠三角,成立仅2年时间的江门双碳实验室脱颖而出,让不少人感到意外。

这种认知反差正在提醒我们:是时候对大湾区城市江门进行价值重估了。

这几年,江门靠争、靠拼、靠抢,为自己创造了许多新优势,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竞逐赛中掌握了更多砝码。

优势,去放大。

以前,江门的招商干部总是要“走出去”,跟企业家介绍江门是个什么地方。现在,来自深广莞等地的投资者主动“走进来”,对这个“香饽饽”充满兴趣。

这跟江门集中资源、再造优势有直接关系。珠三角是全国制造业发展最密集的区域之一,不少城市存在土地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而江门的陆地面积占大湾区1/6,超过港澳深珠莞中六城面积的总和,且开发强度仅11%。

来自珠江口东岸的企业代表走进江门工业园区。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珠三角的痛点,也是江门的机遇点。这几年,江门具有前瞻性地推进“园区再造”工程,争取了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大型产业集聚区,去年又成为大湾区唯一的省重点支持建设的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获资本金扶持和用地指标全省第一。可以预见,江门将成为承接产业转移“蓄水池”,园区也将成为城市突围的主战场。

短板,去补回。

与大多数中等城市一样,创新能力不强是制约江门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直面短板,江门把“科技引领”作为“六大工程”之首,勇闯无人区,“从零开始”大胆布局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

当深埋地下700米的中微子实验室,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称为“世界领先”;当江门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合作共建的双碳实验室成为湾区唯一;当国家级的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太平洋岛国防灾减灾合作中心落地;当全市人才总量突破95万——江门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进入大湾区核心科创领域的视野。

机遇,去拥抱。

今年,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将迎来两位新成员——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给江门的区位优势带来历史性突破提升。届时,不与任何一个大湾区核心城市接壤的江门,将重回珠江口,深度参与大湾区城市群产业分工循环。

黄茅海跨海通道即将在今年通车。  南方+ 石磊 拍摄

为了抢抓“大桥经济”机遇,江门以大广海湾经济区为突破口,谋划携手港澳建设港澳科教产业滨海新城,携手深圳共建深江经济合作区,争取打造大湾区粤港澳合作新的国家级平台。

在1月召开的市委全会上,江门强调重点工作都要围绕迎接“大桥经济”来开展。站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刻,江门必须再跑快一点,再干多一些,才有机会把黄金机遇转变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量。

4000亿之后

4000亿之后,江门如何实现5000亿?

2021年12月27日,中国共产党江门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提出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地区生产总值朝着5000亿关口奋进。那一年,江门的GDP刚刚达到3600亿元。

时隔2年,江门GDP突破了4000亿。如果要在“十四五”期末达到定下的5000亿目标,意味着江门必须更加努力,把千亿GDP的进阶时间缩短到3年。

志当存高远,这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尤其是江门正处在多重政策叠加的战略机遇期。

经济发展并非线性上升,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几年,江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已经冒出新芽,城市的潜力和价值正在加速兑现。再加上早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更为积极的政策信号,为江门弯道超车、提速发展创造了环境。

放眼全国,不少曾经处于这一量级的城市,在跨越4000亿后步入了高速发展期,千亿进阶的时间不断被突破。

例如珠三角最靠近江门的5000亿城市,惠州。

过去10年,惠州GDP稳居全省第五,从3000亿到4000亿,从4000亿到5000亿,惠州都只用了3年时间,已成为广东下一座万亿城市的最强候选者。

多个国家重大外资项目落户惠州。

从城市发展轨迹看,惠州制胜有两个关键点:一是与深圳接壤,二是空间大,具有承接产业的天然优势。所以,惠州可以平均每天引进深圳项目投资约2.25亿元(2022年前10月数据),可以吸引中海壳牌、埃克森美孚等国家重大外资项目。

而现在,惠州有的资源,江门也有了。

两条跨江跨海通道,为江门带来深圳、香港的资金、技术、人才等高端资源要素。产业空间,江门不仅有,而且优,是大湾区内难得的珍贵资源。在刚刚举行的深圳两会上,深圳市市长覃伟中明确指出:“抢抓深中通道建成通车机遇,加强与中山、江门等产业合作。”

不仅如此,江门还有侨。遍布全球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多达530多万人——用好侨心侨力侨智,引入侨商侨资企业,对接合作RCEP成员国,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是江门天生的且独特的优势。

有此天时地利人和,江门从外部找增量,何愁5000亿?

再看长三角第五城嘉兴的跃升思路。

从2016年开始,嘉兴GDP在短短7年内,跨越了4个千亿台阶,在2023年冲破了7000亿。

嘉兴城市景观。

跟江门一样,嘉兴也有7个县(市、区)。2023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显示,嘉兴下辖的5个县有4个进入了百强县名单。它的县域经济不仅强,而且均衡。千亿以上、900亿—1000亿区间,800亿—900亿区间,均有2个县(市、区)分布,各地特色支柱产业错位发展,“批量制造”千亿强县。

对标浙江“千万工程”的先进经验,江门“百千万工程”正在火热推进,7个县(市、区)锚定千亿GDP目标比学赶超,形成全域争先的冲刺梯队。在省纵向横向帮扶机制、市域内东西部对口协作的政策东风下,东部县域经济有望产生质变,西部的闲置资源也有望盘活。

有七兄弟一条心,江门从内部挖潜力,何愁5000亿?

现在的江门,是一个全新的江门。作为广东的新生力量,江门有责任有底气,为经济大省挑大梁、“再造一个新广东”作出更大贡献。作为华侨华人的连心桥,江门有能力有信心,用侨乡新风新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让世界通过这扇窗看见中国经济的光明未来。

未来的路,并不会比来时的平坦。看准了就要抓紧干,能多干就要多干一些。

上一个4000亿,江门乘风破浪,攻坚克难,走得坚实。

接下来冲刺5000亿,江门必须扛起担当,大有作为,跑得更快。

南方+记者 李霭莹

◎相关阅读

官宣!江门GDP迈入4000亿大关

编辑 钟惠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