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华侨公园主园区开放,南方+带你探园!

南方+ 记者

1月28日,中山市华侨公园主园区对外开放。经过数月的精雕细琢,项目对园内华侨捐建建筑进行了微改造和新建部分现代展馆,在全新的园林绿化和人工湖景观加持下,打造出一座“侨文化”城市综合公园。

华侨公园大门。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新公园既有颜值又有“内涵”

现场所见,三组现代建筑和亲水景观以及原主塔楼、原正大门组成的园林式综合公园格局已基本完成。公园保留了具纪念价值且由华侨捐造的建筑,既延续颐老院的复古风韵,又融入现代元素,形成新旧交融的整体风格。

从起湾道一侧的外围看,变化更为直观。通过拆除旧有的高墙,城市空间得到释放,项目新建的“文华坊”通过阶梯与起湾道人行道相连。文华坊由5栋造型各异但风格一致的白房子组成,通过连廊进行连接,同时设计上尽量保留场地的高大乔木,围绕其做一些庭院、连廊等园林式处理,让原有树木能在新建筑里继续生长。根据规划,未来文华坊将用作“侨文化”相关主题展示场所以及香山书房等。

华侨公园既延续颐老院的复古风韵,又融入现代元素。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根据《中山市志(1979-2005)》,中山市颐老院于1986年11月落成使用,建设中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支持,由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及市各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共同捐资建设。其中,位于公园中心位置的康乐大楼(主塔楼),由于其多层高度和独特造型而受到人们关注,也曾成为中山华侨活动中最常用到的场所,多个国家元首和众多海外侨亲曾到此访问、参观。

华侨公园翻新了颐老院的园林绿化和人工湖景观。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走进公园内部,巍巍矗立的康乐大楼以及健康楼、入口门楼、三座休憩凉亭等由华侨捐造的建筑均被保留,并在延续原设计元素及材质的前提下得到翻新加固改造。未来,康乐大楼(现更名为侨心楼)将用作纪念展览和日常流动展览及港澳台侨和市民联欢活动场所。

侨心楼。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绕过康乐大楼,继续深入,后面是一片精致的人工湖和亲水空间。中山市代建办项目负责人谷志鹏介绍,通过设置亲水平台、亲水栈道、休憩平台等休闲配套设施,希望今后能为周边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紧邻人工湖的一角,是健康楼(现更名为月华楼),在保留原建筑部分设计元素的前提下,对这栋楼进行加固改扩建,加入陶瓷砖等新型建筑元素,让外立面有新旧对比的感觉。而一楼空间还被打通,营造出一个精致而通透的亲水空间。

树林广场的雕塑。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擦出古建筑活化新火花

谷志鹏介绍,这一改造项目名称是中山市华侨文化保育活化工程,根据中山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由中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组织实施,中山公用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参建。  “对原址既有文化和园林资源进行保存和延续,将华侨精神在建筑与园林细节上进行提取再现,进一步弘扬中山深厚的“侨”文化,打造了一座“侨文化”城市综合公园。”

项目分为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以房屋建筑为主,包括新建、改建、加固补强、拆除、市政工程、新建建筑范围内的绿化及室外工程六个部分,规划总建筑面积约6403平方米,其中新建项目包括文华坊、春华园、公厕共三个单体项目;改造及加固补强建筑包括主入口门楼、健康楼(现为月华楼)、康乐大楼(现为侨心楼)等。

月华楼。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而二期建设则以园建绿化为主,主要包括新增停车场,提升完善旧有管道(线)、变配电等市政设施,更新现状铺装、修缮园林构筑物及绿化提升等内容,同时在改造中运用“海绵城市”理念打造和谐发展的人文生态环境。目前,两期建设项目均已基本完工,其中,新增停车场包含116个汽车车位和部分非机动车车位。

公园导览图。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老建筑新风貌,今后这里将成为市民共建共享的乐园。”中山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山市华侨公园是中心城区中十分难得的文化精品公园,除了为城区提供生态价值,更重要的是为市民提供一个可以运动、休闲娱乐、文化交流、回顾历史的活动空间。

【撰文】伍杰 陈少宏

【摄影/制作】叶志文

编辑 朱晓宇 钟城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