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早餐与宵夜,最能体现一个地方的原始风味。那总有一种馄饨,会在晨昏时分叫醒你的肠胃。
▲来源:网络
或许是丰子恺笔下的“馄饨担”,热乎乎一碗,在寒冷冬夜暖了女儿的心;又或是寻常巷陌里,被早起的人团团围住的路边摊,唤醒新的一天……
不论命运以何等凶猛的姿态,扰乱我们的生活,只要有一碗暖意融融的馄饨,就能将我们重新拉回正轨。
▲来源:网络
馄饨身上的轻柔与暖滑,能抚平生活的粗粝;而它的包容与治愈,也装得下世间的广大与细微。
一点袅袅升起的烟火气,就这样抚慰了大家的心扉。
▲来源:南京甩货
地如其名,一个江苏的“蘇”字有草,有禾,有鱼。这里的风味离不开水,鲜字入水,鱼虾不离。
一碗无锡的开洋馄饨,一样能用虾米奏响鲜美的序曲。
包入开洋馄饨的虾干要丰满大只些,点入鲜肉与榨菜,煮后飘扬于猪骨汤里,还要加上金黄的豆腐干、蛋皮丝点缀。三鲜齐聚,又名三鲜馄饨。
手推的皮子薄厚均匀,一咬有韧劲儿,却在光滑之余,牢牢锁住三鲜之味,难怪无锡人赞它“皮薄、馅多、汤鲜”。
▲来源:网络
到了上海,三鲜馄饨里的豆腐干丝就变成了紫菜。包容度不光延展到了食材,更连大小都装入“胸怀”。
上海的小馄饨会在汤底里加入虾皮,一勺化开猪油的鲜汤环流碗中,香气升腾,肉馅儿弹牙。再要一屉小笼包,才是“阿拉上海宁”心底的老味道。
▲来源:网络
大馄饨则肚皮鼓鼓似元宝,用更厚实的面皮裹入饱满的馅料。清新的芥菜让猪肉变得爽口,一咬下去全是馅儿,叫人沦陷其中。
小馄饨饱腹,大馄饨管饱。馄饨之鲜,装得下中国人的童年回忆和儿时味道。
▲来源:Laurel
南疆风沙猛烈、昼夜温差大,碳水与牛羊,是当地人餐桌上的美味奇招。
一碗用羊肉与洋葱、胡椒、孜然、盐混合包成的新疆版馄饨(曲曲),不但能够提供充足的热量,还能踏实抗饿,成为他们远距离跋涉的力量来源。
▲来源:叫我哦吧
馄饨到了新疆,豪气层层递增。不光是馅与别处不同,就连汤也更重味浓。
直接在羊骨汤里煮熟的曲曲,彻底将羊肉的肥腴浸透了面皮;新疆特有的多汁番茄,又用一抹酸甜,在酸汤中赋予了回甘。
于是你便能够在一碗馄饨里体验到羊鲜、洋葱辣、番茄酸甜的三味交织。配上北方特有的开阔景致,不免酣然畅快。
▲来源:JJJJCandy
如果说北方的新疆代表了馄饨的豪放,那沿海的广东款款端出云吞,便凸显了馄饨的矜持。
“云吞”,名字自带诗意,配面一起,便是老广心中的白月光。云吞皮薄金黄,内馅透粉,裹着丝丝热气,在汤里浮沉。
矜持的云吞,一定要细细地品。一品鲜浓清凉的汤,二尝细滑鲜韧的细蓉,三咬包入了虾籽的云吞,感受弹牙的快感,带来鲜美的谐振。
▲来源:潘婷
广式云吞,除了三肥七瘦的矜持,更有做法的精致。三秒包一粒,十秒就下锅,再经过冷河、沥水、点猪油一捞,云吞在上面在下,行云流水便是它。
▲来源:网络
就连一向风风火火的油炸技艺,遇上广式云吞,也忍不住温柔以待。
在油锅里换上金衣的炸云吞,身姿绰约。通透的薄皮愈发酥脆,蘸取当地特有的甜辣酱,一声脆响,一生难忘。
豪放外露,矜持内秀。馄饨之奇,颇有个性,才装得下中国人的南北物产与高超技艺。
▲来源:网络
再没有哪种食物,能以如此销魂的样貌,亮相于早晚,通行于南北。
一张薄如蝉翼的面皮,一折就起了纵深,一捏就包下乾坤,一煮就行云流水,一咬就千滋百味……
论一生万物的招牌,非馄饨莫属。
▲来源:FlowerFlour
绉纱馄饨,两个同样的偏旁,交织出飘逸的痕迹。最为通透的面皮只消轻轻一捏,便皱出万千“涟漪”。
经行的褶皱,让面皮紧贴刮起的小小馅心,而留白的边角,似裙摆,如纱衣。层层叠叠在滚沸的水中旋舞一曲,褶皱美不胜收,自是曲径通幽。
▲来源:樱桃挑食Cherie
而苏州的泡泡馄饨,则是另一种风韵。
个头秀气,外表却独行其道。只见熟练的老师傅将馅料擦到面皮一边,巧手一捏,便成中空,即使下锅煮熟,在碗中仍似泡泡漂浮,以此得名。美得潇洒而生动。
▲来源:铭铭之中
有的店家会用猪骨和鸡架煲汤,烫熟的泡泡馄饨轻触便破,肉鲜与汤鲜叠合,鲜得一骑绝尘,回味无穷。
一面曲折,百转千回,一面洒脱,飘逸于味蕾。馄饨之美,装下了中国人的想象力与匠心。
▲来源:爱萝莉真的太好了
面皮与馅料,是馄饨的表里。浓酱或清汤,则在不同温度下为馄饨增添新的香味。
▲来源:网络
一份鲜拌冷馄饨,堪称江南人的夏日时令美食。现做现吃的馄饨,在刚出锅后晾凉,便多了一丝冷峻的韧劲儿。
撒上嫩绿的香菜,浇上葱油和酱汁,或者花生酱,便化为舌尖的一抹清凉,让人垂涎三尺。
拌馄饨的馅料也很多样,除了荠菜肉馅、三鲜馅儿、还有虾肉馅儿、青菜馅儿……配上一碗清汤或大米稀粥,自在皆在心中。
恰好挂在馄饨面皮上的酱汁,稀稠适中,咸鲜得宜。若是配一份辣肉,更是让人香到口水直流。
▲来源:挥翅膀的小可爱
从夏到冬,有时恍若一瞬。这时候,一碗温热滚烫的南京辣油馄饨,便闪亮登场了。
对于南京人来说,一年四季、一日三餐都缺不了馄饨。清晨靠它抖擞精神,午餐吃它暖腹垫胃,晚餐有它才能消除一天的劳累。
▲来源:网络
由安庆传到上海的柴爿馄饨,在老浦口叫柴火馄饨。几滴辣油与胡椒粉,提鲜增味,让汤色愈发温暖,撒上细碎的葱花后,那种香味简直可以包容一切生活的烦躁。
旧时的扁担扛起生活,如今的馄饨,包容世间冷暖,装入时代变迁,不变的是那一抹过去的风味,始终呵护着我们的味蕾。
▲来源:网络
汪曾祺曾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应该去尝尝”。以红油称王的四川,有一道加麻加辣的红油抄手,大杀四方。
复合的滋味,在舌尖百转千回,用鲜明艳丽的红,彰显辣的风味。当辣鲜、醋酸、盐与肉的鲜美杂糅,人生的滋味也就在这其中慢慢被领悟。
▲来源:小虫鱼爱吃鱼
到了湖北,以韭菜和辣肉丁做馅儿的馄饨,又叫做包面。在除夕年夜饭时登台,捏出一碗暖暖的乡愁。
或许馄饨的包容,到了安徽,又有着“包袱”之称。若是第一次去的人看了,一定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要吃了之后才恍然大悟。
不过最容易被误会的还要数江西的“清汤”,若是爱喝汤的广东人去了,一定会在端上来的那一刻迷惑。
好在风味总是共通的,“风吹波浪起,赶紧用碗装”,皮薄通透,汤色清澈的江西馄饨,最能打动清淡爱好者的味蕾。
▲来源:芒歪
馄饨,或许是最被低估的面食。
饺子代表年节,面条煮尽岁月,包子承包早餐,大饼也成了热梗,唯有它,隐于日常,却让人念念不忘。
你喜欢吃哪里的馄饨呢?
参考资料:
三联美食《一碗馄饨里飘出的袅袅烟火气》
地道风物《一统南北味觉江湖的,凭什么是馄饨?》
24私享家《中国好吃的馄饨在哪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