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灵活样的从化猫头狮、从化鸡公狮表演,多姿多彩的从化水族舞表演……
1月27日下午,在江埔街罗洞工匠小镇百匠园主舞台举行的从化区乡村文化艺术季文艺汇演上,一个个展现从化非遗文化的精彩节目让市民游客大饱眼福,大呼过瘾。
文艺汇演由中共从化区委宣传部指导,从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从化区江埔街道办事处主办。
一曲鳌头镇桥头村的精彩醒狮表演《雄狮少年展英姿》拉开了文艺汇演的序幕。随后,莫家拳、麒麟舞、猫头狮、水族舞、太虚拳、鸡公狮、客家山歌等节目陆续上演,集中展示了从化非遗文化魅力。虽然下着小雨,但难挡大家的热情,现场气氛热烈,掌声雷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并且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世世代代相传承的传统文化。包括风俗表演、民俗活动、节庆礼仪、传统手工技艺等。这些都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古老且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从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传统舞蹈、习俗、医药、技艺等多个类别,除了鸡公狮、猫头狮、水族舞等传统舞蹈项目,客家山歌等传统音乐项目外,还有吕田头酒、吕田豆腐制作技艺等传统技艺项目,上灯等传统民俗项目,从化温泉传说等民间文学项目,以及叶氏正骨术等传统医药项目等等,这些项目是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积淀,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如今,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在非遗的大舞台上焕发出璀璨的光彩。例如从化水族舞,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是从化区温泉镇草塘社流传最广的民间舞蹈。早在清朝嘉庆年间,当地村民就有表演以鱼、虾、蟹为主体的水族舞队伍,逐渐形成了这一旨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习俗。水族舞融音乐、舞蹈、工艺美术和杂技于一体,表现出一种原始、古朴的美感,保留着原生态舞蹈特征。除了舞蹈表演,水族舞的道具编织已成为“第二课堂”走进了从化的校园,使学生们在实践中感知非遗文化魅力,也在他们的心中种下非遗文化的种子,增强文化自信。
现场观看表演的一名小朋友被节目深深打动了,不时学着舞台上的演员跳起舞来。“猫头狮、水族舞的表演很有趣,舞得像真的一样。”这名小朋友跟记者说。
“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通过开展文艺展演活动,营造了喜庆热烈的氛围,主要目的是助力文化旅游和商业消费畅旺。同时,通过广泛宣传展示非遗文化,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正是因为有这些传承,才使得我们的文化瑰宝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主办方有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从化区高度重视群众性精神文化生活,持续加大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力度,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广大市民生活。接下来,从化区将持续赓续中华文化历史文脉,传承文明薪火,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凝心聚力,助力“百千万工程”,为高质量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贡献力量。
文字:赵夏
图片:赵夏 通讯员区文广旅体局宣
编辑:莫静贤
初审:刘芳
审核:王瑞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