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番禺区沙湾街召开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祠堂说理”调解工作室动员大会,并邀请了番禺区文广旅体局原党组书记、局长何穗鸿作专题宣讲《祠堂说理的传统文化传承》。沙湾街党工委书记张永兴以及其他班子领导,番禺区司法局二级调研员郭艳阳,街综治委全体成员单位负责人,村、居书记、社区民警代表、网格员、驻村律师以及“祠堂说理”主礼员等共18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现场
调解工作室揭牌,祠堂成为“说理地”
沙湾街是有800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名镇,70多座古祠堂遍布各村,家风祖训在这里绵延传承。沙湾街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实践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制创新,将沙湾孝善文化、乡贤文化和法治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制定了《沙湾街道办事处“祠堂说理”调解工作室建设方案》,积极盘活现有的祠堂资源,全力打造沙湾特色“祠堂说理”基层社会治理品牌。
会上举行了沙湾街人民调解中心和福涌村、龙岐村、古坝东村、龙湾村、三善村、紫坭村、沙湾西村等7个行政村的“祠堂说理”调解工作室揭牌仪式,同时向7位全街首批“祠堂说理”主礼员颁发了聘书,并邀请“祠堂说理”主礼员代表张玉堂、梁洁玉结合自身经历作发言。
举行沙湾街人民调解中心和7条村的“祠堂说理”调解工作室揭牌仪式
党员率先垂范,祠堂成为“说和地”
事实上,“祠堂说理”并不只拘泥于祠堂内,在村里党员的模范引导下,村里祠堂周围的榕树下、凉亭中、公园里等群众日常聚集地,都可以成为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的一个载体,以“容”之心态,以“议”之方式,用“调”的方法,达到“顺”的目的。
“邻里之间,以和为贵。双方和解了,我这段时间的心思就没有白费。”王炳坤是沙西村“祠堂说理”调解工作室的主礼员,也是沙湾西村党委副书记。近来,村民何某与邻居李某因新建房屋过界问题而闹得不可开交,前来“说理”。王炳坤在对各方面人员进行了解后,搞清楚了产生矛盾纠纷的原因和事情原委。经过王炳坤耐心细致的引导,在平等自愿、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共同商讨问题的解决办法,最终使双方互化干戈、握手言和,不仅调解了纠纷,也增进了邻里感情,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向7位全街首批“祠堂说理”主礼员颁发聘书
小阵地发挥大作用,祠堂成为“说善地”
立足文化底蕴、用好宗祠家训,打造集法治宣传教育、矛盾纠纷化解、村民说事议事、道德讲堂等功能为一体的基层善治阵地,推动“祠堂说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提质增效,是因地制宜形成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沙湾生动实践。依托祠堂阵地,围绕妇女及青少年权益维护、科学教育、健康生活等方面开展活动,让群众感受到切实的温暖。
“丽云阿姨,您看!我这学期的成绩进步了好多!”古坝东村“祠堂说理”调解工作室的主礼员张丽云,是古坝东村综合网格员第一网格成员之一,同时也是沙湾街义工联青少年服务组成员。在日常工作中,张丽云发现村内一名14岁的单亲女孩,从小缺乏父母的照顾,性格内向,不敢与人沟通交流。张丽云利用祠堂活动平台,经常引导小女孩参与活动,有时间便找她谈心,开导和鼓励她。小女孩日渐开朗,学期末成绩进步明显,开心地前来报喜。
邀请“祠堂说理”主礼员代表张玉堂结合自身经历作发言
邀请“祠堂说理”主礼员代表梁洁玉结合自身经历作发言
邀请番禺区文广旅体局原党组书记、局长何穗鸿,作《祠堂说理的传统文化传承》专题宣讲
张永兴指出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仅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要求,也是当前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沙湾、平安沙湾的现实需要。此次“祠堂说理”调解工作室的成立是沙湾街构建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大格局的重要一环。接下来,沙湾街将积极探索“一堂多用、一堂多能”,以新时代“枫桥经验”赋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丰富新时代“枫桥经验”内涵。
文/图:番禺融媒记者 潘伟璘 何志煊 通讯员 沙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