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东莞市新材料产业园开园,首批7家企业入驻

南方+ 记者

00:49

视频|政企研携手打造“高端社区”,首个东莞市新材料产业园开园!

1月26日,毗邻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一期的东莞市新材料产业园开园,这是东莞市科学技术局设立的首个东莞市新材料产业园,将打造东莞新能源材料产业聚集核心区、大湾区新能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与技术策源地。当天,园区两栋崭新的白色厂房迎来了首批7家入驻企业。

岭南建筑风格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在前,不远处则是今日开园的东莞市新材料产业园。

岭南建筑风格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在前,不远处则是今日开园的东莞市新材料产业园。

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汪卫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黄学杰,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王建新,东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卓庆,大朗镇人大、松山湖科技创新局、米开罗那(上海)工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朗镇屏山社区相关负责人出席活动并为产业园揭牌。

开园仪式上,黄学杰表示,东莞市新材料产业园将依托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以及能源材料与器件创新工场理事单位创新资源,瞄准东莞产业链短板领域,围绕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材料制备等三大领域,组织一批国内知名企业落户开展中试研发和引进一批获市场认可的创新型企业落地产业化。

首批入驻企业多为锂电池领域的新材料、电池设计、研发、设备等上下游企业,包括米开罗那(上海)工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红石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嘉锂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大锌能源有限公司、广东中科普瑞科技有限公司、晶熵科技(广东)有限公司、东莞泽攸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这是一种模式的探索,我们要先在一个方向上做出实效,之后再在其他领域、地区推广。”黄学杰表示。作为广东省政协委员,他还在今年的两会上提案建议建设松山湖“新能源材料及应用技术创新社区”。

东莞市新材料产业园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研发型企业敞开大门。“我们非常认可东莞市新材料产业园依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建立的‘产业集成、技术集成’科技创新模式,而且这里的服务政策接地气、人才集中,入驻园区将加快我们研发项目产业化的进程。”入驻企业、米开罗那董事长兼总经理万新军表示,米开罗那将围绕固态电池的关键工艺在新园区建立一个3500平方米的实验平台,向全国的科研人员免费开放实验,开展技术合作、技术共享。

据悉,米开罗那于去年6月开始与能源材料与器件创新工场合作,仅用半年时间,公司便完成了三项固态电池高端智能装备试验产线研制课题,拿到了一些固态电池实验线订单。“今明两年,我们将在东莞市新材料产业园完成8项研发课题和相应的中试线整线研发,之后计划把公司的第四个工厂——专注锂电的高端智能装备工厂布局在东莞。”万新军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他预计锂电池业务将是公司未来利润增长最强劲的动力源。

产业链生态优势突出也是东莞市新材料产业园吸引企业入驻的重要原因。东莞市嘉锂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孵化的企业,总经理闫勇表示:“我们的研发成员大多是实验室的研究员,就近建设中试产线可以让研发成果更快落地,同时,我们的目标客户、许多电芯企业都是能源材料与器件创新工场的理事单位,大家集聚在一起,可以非常便捷的交流技术、工艺等问题。”

入驻园区后,嘉锂材料将启动建设一个千吨级的工厂,生产锂离子电池正极加锂材料,真正以公司而非项目团队为载体迈向市场。

据悉,首批入驻企业已经占据了两栋厂房大约75%的面积,目前正在规划下一个10万平方米的厂房。“我设想到2030年的时候,有超过100家企业,超过1万名工程师都为了同一个行业的发展聚在一起,谁要是想找一款没听说过的新电池,就首先想到要到松山湖看一看。”黄学杰表示。

拓展阅读

能源材料与器件创新工场是在东莞市科技局与松山湖管委会指导下,由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发起的对外服务平台。创新工场依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锂离子电池材料团队、高效晶硅电池团队以及柔性及锌基电池团队为基础力量,在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的支持下为新能源行业提供尖端技术供给、总价值10.8亿元的一流设备共享、咨询服务。目前,现有23家由行业龙头企业和研发型企业组成的理事单位。

【采写】南方+记者 凌乐仪

【视频/图片】陈雅靖


编辑 林群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