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千年不朽!探秘南越国的水利奇迹→

广东水利
+订阅

你知道目前世界上发现

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

木构水闸遗址在哪里吗?

答案是——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

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发现于2000年,是南越国时期珠江北岸的大型水闸,是当时防洪、防潮及排水的重要设施。水闸自北向南,南北长19.8米左右,入水口宽5.35米,出水口宽4.95米,南向珠江呈“八”字形敞开,由闸室、南北两侧水渠道及沿岸连接建筑物构成。洪水季节打开水闸,城中积水可由城内排向城外;珠江潮水升高时,闸板闭合,可以防止倒灌;城中缺水时,提起闸板又能汲水入城。

它的发现,对研究秦汉时期城市水利设施、南越国都城南界、珠江岸线变迁、古代水系治理以及古代木构建筑技术等至关重要。2006年5月,南越国木构水闸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2月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快来了解南越国木构水闸

历经两千年不朽的奥秘吧~

换土筑基

南越国木构水闸建于河相或海相淤泥质的软土地基上,这为稳固地基和防渗带来很大困难。当时修建水闸的水工采用了垫层法,用三种不同的土料进行人工换基,并用自重很轻的木质闸身巧妙地解决了稳固地基和防渗问题。

闸室底部基座

防压防渗

水闸挡水和排水时,承受着大量静水和动水的压力和冲刷,为此,南越国木构水闸采用土-木-土闸门结构、多级挡土墙组成的上下游联结翼墙、泄流堰等,以提高抗水压、防冲刷、防渗性能,保证岸坡稳定以及控制水流。

科学选材

从南越国宫署、王墓可知,当时已具修建石构建筑物的条件,而这座水闸采用木结构,不仅考虑了闸身与地基的关系,也充分利用了木材弹性、强度高等力学性能。水闸使用的木料,经鉴定为水松,估算有上千根原木,这类木材轻软、耐水湿,历经两千多年尚能保存下来,证明当时选材正确。

结构巧妙

水闸构造是:底部用方形或圆形枕木横放,形成基座;两侧竖木桩与底梁榫卯相接,木桩内横排三块挡土木板,为侧墙;闸室中间有两根木桩凿出凹槽,用于插板闸水,尚留最底部的一块闸板,闸门推测为木制叠梁闸。

木构水闸遗迹结构图

2022年7月起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在对遗址进行养护的基础上

完成了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

周边廊道展陈提升

现已正式向公众开放

快码住这份观展指南↓↓

展览亮点

在原水闸发现、结构、国内外水闸范例的内容基础上延伸出两个部分的主题展览:

第一部分:“起落护城郭——南越国木构水闸”,以图文、出土文物、视频动画等形式系统展示南越国木构水闸的发现、修建、使用、废弃、保护全过程。

第二部分:“依水寻城——广州城水系变迁”,以“这里没有水,人们为什么要在这里修建水闸?”这一问题为衔接,分“曾经沧海”“环城皆为水”“疏浚濠渠 六脉通海”“城外河网繁荣发展”以及“永续保护和利用”等五个单元,呈现水闸遗址所在区域、所在城历史环境的沧海桑田和珠江岸线的不断变迁。

打卡指南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西湖路63号光明广场负一层

开放时间:每天12:00-21:00

*每天15:00有一场志愿者讲解服务

大家闲暇之余前往这处

藏身广州繁华商圈地下水利遗址参观

去领略穿越千年的水文化~

来源:广州水务、中国水利、广州日报、新快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