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深圳市分别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市在深圳签署友好交流合作备忘录,建立友好交流城市关系。
塔什干市是乌兹别克斯坦首都,是该国政治、经济、金融、商业、文化、教育和交通中心,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业枢纽之一。深圳与塔什干建立友好交流城市关系,将推动两地在经贸投资、能源、城市规划、医疗卫生、科教、旅游、体育、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再上新台阶。
阿布扎比市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是阿联酋重要的政治、工业、文化、和商业中心。深圳与阿布扎比建立友好交流城市关系,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将进一步加强两地在经贸投资、科技创新、智慧城市和绿色交通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近年来,深圳抢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大机遇,全面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拓展友城网络,已与全球58个国家的92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或友好交流城市关系。
首个加入群聊!休斯敦市与深圳1986年结为友城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深圳自1986年便与美国休斯敦市缔结首个友好城市。
1986年,美国休斯敦市迎来建市150周年,应休斯敦市长凯瑟琳·惠特曼女士的盛情邀请,深圳市长李灏率领深圳市政府代表团,踏上赴美的友好访问之旅。
代表团在休斯敦受到了热烈欢迎,两市交流与合作意愿强烈。经过深入探讨和协商,深圳市与休斯敦市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深圳市和美利坚合众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协议书》。由此,休斯敦成为深圳创办经济特区以来与外国结成的第一个友好城市。
2000年,深圳友好城市休斯敦向深圳赠送象征两市友谊的大型雕塑“深蓝”,现矗立在深圳市中心公园。“深蓝”由美国知名雕塑家约翰·汉利创作,由美国友好人士和企业捐款购买,美国前总统布什及夫人参与捐款,并担任捐款委员会名誉主席。
自此之后,在40年间,深圳的国际“鹏友圈”不断拓展,初步构建起“市-区-点”三位一体,官民并举、协同配合的多元主体友城工作网络,并在交往对象、交往领域、交往方式等都进一步丰富呈现出城市间交往与民间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朋友遍全球、欧洲“人缘好”,与巴塞“亲上亲”
到目前为止,深圳的国际友城事业已走过近40年历程,已和全球五大洲58个国家的92个城市建立了友城关系,其中国际友好城市24对、国际友好交流城市68对,深圳的相关辖区也与9个国家的16个市、镇、区等行政主体建立了友好交流城区关系。
从友城在全球的分布来看,深圳的“洋亲戚”可谓遍布全球。其中,欧洲的分布当属最为密集,共有37个友好城市或友好交流城市,占目前总数41.1%。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西班牙巴塞罗那市近年来与深圳关系“亲上加亲”。 2012年7月,深圳市与巴塞罗那市签署《友好合作协议》,建立友好交流城市关系。经过多年的友好交往,两市不断增进了解、加深友谊、扩大合作,建立友好城市关系的时机与条件日趋成熟。2021年11月22日,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巴塞罗那市市长阿达·克劳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签署建立友好城市协议书,深圳和巴塞罗那从友好交流城市正式升级为友好城市。
投贸、科技、人文……聚在一起,TA们在聊这些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自国际友城事业开展以来,深圳充分利用国际友城这一对外交往的重要资源渠道,和全球各地“鹏友”开展投资贸易、科技教育、人文等领域的友好交流与合作。
在投资贸易领域,深圳通过友城积极引进国际经贸交流机构。德国巴伐利亚州中国代表处、比利时瓦隆地区商务处深圳办事处、瑞士西区经济发展署深圳代表处、加拿大魁北克政府驻深商务办公室等经贸代表机构已在深落户,为深圳企业“走出去”提供“在地”服务、赢得先机。位于友城海防市的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济贸易合作区是深圳首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合作区已成为联通深圳外向型企业和越南乃至东南亚市场的重要平台。
在科技合作方面,深圳在多个海外友城建设海外创新中心,协助深圳科技企业与当地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对接,促进科技项目合作:推进瑞士伯尔尼州比尔创意园与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立合作关系;助推来自汉诺威的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终身荣誉主席萨米教授在深建设萨米医疗中心;邀请日本筑波科学城专家来深为光明科学城建言献策。同时,机制性地邀请友城以设展、参会等方式参与高交会、海博会、西丽湖论坛、低碳城论坛等重大科技活动,提升展会论坛的国际化水平,举办“深圳国际友城智慧城市论坛”、“创新交流营”等科技创新活动。
友城间人文交流是搭建友谊桥梁,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方式。深圳已举办多期“国际友城文化艺术周”,多次组派深圳艺术团组访演友城,促进文化的交流互鉴;“深圳国际形象大使”郎朗先后在巴塞罗那、米兰等友城举办“聆听深圳——郎朗和他的城市”音乐会,以音乐为媒向世界介绍深圳、推广深圳;引进爱丁堡、赫尔辛基等国际友城创意和设计人才,在深设立运营设计和文化创意类园区及孵化中心;开展面向友城的医疗卫生合作,在莫尔斯比港设立“中国深圳·巴布亚新几内亚疟疾防治中心”,推动市人民医院与爱丁堡大学共建国际糖尿病中心等。
以友城平台为抓手,讲述“一带一路”友好交流故事
多年来,深圳以友城平台为抓手,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城市各领域友好交流与合作。
一方面,深圳积极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发展和开辟新友城,相继与白俄罗斯明斯克、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葡萄牙波尔图、柬埔寨金边等多座城市缔结友城,并与阿联酋迪拜、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越南海防等城市结为友好交流城市。而此次,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市的加入,更是壮大了深圳“一带一路”的国际“鹏友圈”。
另一方面,为积极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圳依托友城的交往合作平台,开展民生项目、援助援建、知识分享、人文交流等项目。多次面向发展中国家友城举办研修学习,接收专业人员来深圳短期工作交流。2015年,友城加德满都(尼泊尔首都)遭遇严重地震灾害,深圳向加德满都捐款100万元,并从此建立起友城受灾捐助机制以及专门的国际捐助账户。
2017年,深圳在巴新实施“中国深圳-巴布亚新几内亚疟疾防治中心建设暨复方青蒿素清除疟疾示范项目”,试点开展全民服药清除疟疾示范项目,在短短几个月内基本控制了当地疟疾的传播,给4.5万人送上“保命方”,受到中外方卫生部门认可。
深圳还积极调动民间力量的积极性,通过“深系澜湄”项目在澜沧江—湄公河沿线地区开展“湄公河光明行”等系列公益活动;多次应邀与柬埔寨金边、古巴哈瓦那等友城进行经济特区发展经验的分享,为友城实现可持续增长贡献“深圳智慧”。至此,国际友城已经成为促进民心相通,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的重要平台。
【撰文】蔡敏玲
(图片及部分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深圳市外事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